1938年1月初,蒋介石亲临抗战前线指示:“尤应发挥我军主动进攻精神,配合各种有效战术,攻守自如,陷敌人于被动”。13日又强调“以军队联合有组织训练之民众,施行游击,以牵制破坏敌之后方,前呼后应”以上材料反映出
A.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B. 国民政府战略战术的调整
C. 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
D. 敌后战场已成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军阀吴佩孚曾致电时任总统徐世昌:“有北京学生因开会宣讲被逮者数百余人,沪商全体罢市……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这反映了
A. 五四运动影响扩大
B. 辛亥革命余波未平
C. 国民革命如火如荼
D. 全民抗战风起云涌
“虽然它的用意在于保护革命成果,但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权建立初期,它首开了因人立法之风。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封建人治主义色彩。因为法随人变,就造成了人的意志高于法的意志。”下列内容符合材料对《临时约法》评价的是
A. 三权分立原则
B. 责任内阁制
C. 主权在民原则
D. 民主共和原则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对这一谕令理解不准确的是
A. 表明清政府放弃君主专制,走资本主义道路
B. 其目的是扩大税源,缓解财政危机
C. 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 为缓解统治危机,被迫作出政策调整
近代中国的问题千头万绪,但论其主题,就是中国能否从农业文明中走出,从传统中走出,重建合乎世界潮流趋势的现代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近代化开始于
A. 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洋务运动
D. 辛亥革命
孙中山曾说:“我中国衰败至今,亦已甚矣。用兵未及经年,全军几至覆没,丧师赔款,蒙耻启羞,割地求和,损威失体,外洋传播,编成笑谈之资。”以上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