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志士仁人开始探讨西学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基础...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志士仁人开始探讨西学的文化内核和价值基础,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官绅承受西方所加的冲击,并被迫采取应变的对策。19世纪后半期,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认识到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将产生一个从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摘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甲午战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感性的“力”的浅层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并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

——摘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1915—1923年的思想革命,代表了中国对西方冲击的第三阶段回应,这一阶段的思想觉醒,标志了从传统的中国基础向完全西化的进一步转变。但它的主要成功,在于引进了西方的思想和推毁了中国的传统,而不是创造了新的思想体系和新的哲学学派。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中后期,先知先觉之士抢抓“创新机运”的主张及实践。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人对西学的领悟由感性到理性转变的原因;指出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第一次大融合的成果。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民众思想觉醒的典型事件及指导思想。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特点。

 

(1)主张:中体西用(或师夷长技以自强)。 实践:开展洋务运动。 (2)原因:洋务运动失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成果: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3)事件:新文化运动。 指导思想:民主,科学 (4)特点:由被动到主动;由器物到制度到文化(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解析】 (1)由材料“19世纪中后期”可知先知先觉之士的实践是洋务运动,其主张中体西用。 (2)原因:由材料“甲午战后”可知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对西学的领悟由感性到理性。 思想成果是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出现。 (3)事件:由材料“1915—1923年的思想革命”可知是新文化运动。其指导思想是民主与科学。 (4)由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思想变化的特点由被动向西方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逐步深化: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的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

——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三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刘邦在地方制度上如何兼顾秦和东方习俗的?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最大创新,并分析推行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

 

 

查看答案

1947年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中国自然过渡进入该组织并顺应全球化潮流,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A.正确

B.错误

 

查看答案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发展,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

A.正确

B.错误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后,近代上海成立了天足会鼓励女子放足,但仍有不少妇女把女儿的脚给缠上了,这是因为封建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

A.正确

B.错误

 

查看答案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理论,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A.正确

B.错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