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是超越基督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其赞扬孔子的主要意图是
A. 借助孔子道德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
B. 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
C. 借助孔子思想倡导建立共和制
D. 利用中国道德政治批判西方现实
克劳德•维尔奇在《19世纪的新教神学》一文中指出:“理性的全能并非启蒙运动的原则……而是一种对于‘批判主义的全能’的诉求。这种‘批判主义的全能’被理解为有关一切事物都应恰当地接受理性批判的确信……人们相信在这种批判主义之中,理性将会认识到或者标识出它自身的界限,并因此表明它的适当性和确定性。”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宗教信仰受科技进步的影响
B. “理性主义”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C. 反映宗教信仰的理性化趋势
D. “批判主义”是对启蒙运动的反思
近代人文主义的兴起,将人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但自然科学的发展,一方面验证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类在自然界地位的不断降低。这主要反映出
A. 自然科学发展制约人文主义发展
B. 自然科学彻底摆脱了神学束缚
C. 自然科学发展有助于“认识人自己”
D. 宗教神学束缚了人文主义发展
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 反对奴隶制度
B. 主张权利平等
C. 抨击贫富差别
D. 具有人文精神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二战后的英国出现了文学流派‘愤怒的青年’,随后,在美国出现了‘垮掉的一代’文学”。这些文学流派
A. 重点批判工业化带来的危害
B. 反映青年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C. 均带有反社会反传统的色彩
D. 体现二战后社会矛盾的变化
著名文艺理论家朱光潜1925—1933年留学英法,其间给上海开明书店《一般》杂志写稿,他写作可能涉及的话题有
①《神曲》:诗性语言谱写人性欢歌,与《十日谈》并称“人曲”
②《命运交响曲》:以英雄为主题,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③《格尔尼卡》:以战争为题材,采用立体主义、半现实主义等多种手法
④《四海一家》:一首传唱全球的奉献爱心之歌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