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为汉武帝初年和汉宣帝末年法家或法吏与儒家或儒者出身的公卿所占可考公卿总数比重...

下图为汉武帝初年和汉宣帝末年法家或法吏与儒家或儒者出身的公卿所占可考公卿总数比重的变化情况示意图。此图可用于研究,汉代

 

A. 非儒家各学派的消亡

B. 察举制度的日益完善

C. 国家教育体系的健全

D. 社会主流文化的转型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儒家或儒者出身的公卿所占可考公卿总数比重上升,法家或法吏出身的公卿所占可考公卿总数比重下降,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并重用儒生为官,故D正确;A表述太绝对,错误;察举制度的选官依据是孝廉,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察举制度,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或儒者出身的公卿所占可考公卿总数比重上升,无法体现国家教育体系是否健全,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时期,大多数诸侯国对逃离母国来本国避难的贵族子弟或大夫给予任用,当时对避难者依才任官最多的晋国,形成了“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局面。由此可知,当时晋国

A. 有意于削弱他国力量

B. 致力于实现变法图强

C. 贵族政治遭到了削弱

D. 宗法体制已全面崩溃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倍,英国高2.6倍,荷兰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从15世纪末开始,农村中的一些土地贵族就以暴力驱赶农民,大规模地圈占村社的公地和农民的耕地,使之成为牧场。他们仅雇佣少量、工资低微的农业工人放牧羊群,使大部分农民失去生机,沦为流民。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恰恰正是这一具有英国特色的圈地运动,使英国古老的封建经济结构在无声无息中,居然向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发生着转变。

——钱昌明《英国是怎样成为“日不落帝国”的》

材料三:工业革命的原料是煤、铁矿石、棉花和羊毛,粮食则是小麦,所有这些,核心国都可以丰富地生产出来。……说核心国的工业革命不依赖外围国,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到19世纪将近结束时,形势发生了变化,新技术需要电线用的铜,自行车和汽车车轮用的橡胶,内燃机用的石油(主要来源于外围国)。人口的扩大,收入的成倍增长增加了对茶叶、咖啡、可可等的需求。

——摘编自阿瑟·刘易斯《增长与波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圈地运动”中劳动力的转移情况及对英国经济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核心国与外围国之间贸易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耕地面积增长速度己经明显落后于人口膨胀规模,形成了严重的人地矛盾。在农具、耕作技术等环节上较之前代发展相对有限,过于富余的劳动力导致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即使在地力尚算肥沃的江南地区,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陷于劳动力过量投入.与此同时农业也出现了新的情况,高产作物引进和推广一定程度缓解了人力。而在江南等地区,经济作物如棉花、茶叶等品种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总体而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体,严重限制了社会财富积累和商品生产的扩大。

材料二: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三: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清髮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产,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闲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

——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明清时期农业生产难以突破小农经济制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工商业发展的主要变化。

(3)根据材料三,简析明中后期海禁政策调整的原因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其它国家

比重

13.4%

4.6%

14.5%

37.7%

29.8%

 

 

A. 英国丧失世界贸易优势

B. 德国确立了欧洲霸主地位

C.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

D. 美国的工业化水平最高

 

查看答案

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亚、非、拉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该现象主要说明了

A. 国际生产、贸易的分工明显

B. 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已经形成

C.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张

D. 亚、非、拉地区更加贫穷落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