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洋务运动期间,当清政府试图减少天津机器局工人工资时,李鸿章说:“该局所雇华匠……...

洋务运动期间,当清政府试图减少天津机器局工人工资时,李鸿章说:“该局所雇华匠……若停减制造,量予半价,在彼不足自赡,势仍散归洋厂。”据此可知,当时

A. 李鸿章重视保护工匠的利益

B. 政府无意扩大军工企业规模

C. 洋务企业具有资本主义因素

D. 洋务企业经营资金出现困难

 

C 【解析】 根据“该局所雇华匠……若停减制造,量予半价,在彼不足自赡,势仍散归洋厂。”可知,李鸿章认为减少工人工资会造成工人流散到外商工厂,说明当时洋务企业具有雇佣工人生产的资本主义因素,故C正确;材料说明李鸿章认为减少工人工资会造成工人流散到外商工厂,目的是维护洋务企业的利益,并非保护工匠的利益,排除A;清政府试图减少天津机器局工人工资,无法体现政府无意扩大军工企业规模、洋务企业经营资金出现困难,排除B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载:“昆腔之胜,始于商人徐尚志征苏州名优为‘老徐班’”。随后扬州盐商竞相仿效,“大洪班”“德音班”“春台班”等相继组建。这说明

A. 昆剧发展步入专业化道路

B. 戏剧发展根植于社会需求

C. 市民文化决定着戏剧发展

D. 商人资本开始渗入戏剧界

 

查看答案

1074年,宋神宗规定:外国商人的货物到达港口后,先到税务部门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才允许前往别处进行贩卖,如果没有相关的政府凭证,则允许他人告发,按照偷税的有关规定进行依法处罚。这表明当时

A. 政府规范外商贸易行为

B. 政府厉行抑商政策

C. 外国商人偷税现象严重

D. 商税成为主要收入

 

查看答案

下图为汉武帝初年和汉宣帝末年法家或法吏与儒家或儒者出身的公卿所占可考公卿总数比重的变化情况示意图。此图可用于研究,汉代

 

A. 非儒家各学派的消亡

B. 察举制度的日益完善

C. 国家教育体系的健全

D. 社会主流文化的转型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大多数诸侯国对逃离母国来本国避难的贵族子弟或大夫给予任用,当时对避难者依才任官最多的晋国,形成了“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局面。由此可知,当时晋国

A. 有意于削弱他国力量

B. 致力于实现变法图强

C. 贵族政治遭到了削弱

D. 宗法体制已全面崩溃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倍,英国高2.6倍,荷兰高3倍,阿尔萨斯、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从15世纪末开始,农村中的一些土地贵族就以暴力驱赶农民,大规模地圈占村社的公地和农民的耕地,使之成为牧场。他们仅雇佣少量、工资低微的农业工人放牧羊群,使大部分农民失去生机,沦为流民。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恰恰正是这一具有英国特色的圈地运动,使英国古老的封建经济结构在无声无息中,居然向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发生着转变。

——钱昌明《英国是怎样成为“日不落帝国”的》

材料三:工业革命的原料是煤、铁矿石、棉花和羊毛,粮食则是小麦,所有这些,核心国都可以丰富地生产出来。……说核心国的工业革命不依赖外围国,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到19世纪将近结束时,形势发生了变化,新技术需要电线用的铜,自行车和汽车车轮用的橡胶,内燃机用的石油(主要来源于外围国)。人口的扩大,收入的成倍增长增加了对茶叶、咖啡、可可等的需求。

——摘编自阿瑟·刘易斯《增长与波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从社会转型角度,分析物价上涨对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圈地运动”中劳动力的转移情况及对英国经济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核心国与外围国之间贸易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