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宪会议代表富兰克林说:“首先我承认,对这部宪法的若干部分,到现在也仍然不能同意,但没有把握说永远不会同意。同时我也怀疑,无论召开多少次会议,也未必能制定一部更好的宪法。因为每个代表固然会带来自己的智慧,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他的偏见。我们能指望有完美无缺的成果吗?”由此说明富兰克林
A. 阻碍了宪法制定的进程
B. 批评美国宪法弊端丛生
C. 主张设计权力制衡框架
D. 认为制宪应该选择妥协
查士丁尼的《法学阶梯》指出:“关于买卖、租赁、合伙、委任等契约,债务以当事人的同意而成立。上列各种契约,其债务的缔结只需双方当事人的同意的说法,乃是因为其缔结既不需要用文书,也不需要当事人在场;此外,也没有必要给予某物,只须进行该法律行为的当事人同意即可。”这表明
A. 罗马法严格的形式主义原则
B. 法律认可契约自由原则
C. 罗马法核心是保护私有财产
D. 罗马法的体系最终完善
如表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几个经济数据的统计表。该表统计数据表明
项目 | 1950 | 1951 | 1952 | 1953 | 1954 | 1955 |
私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 | 4357 | 5928 | 6801 | 7848 | 7222 | 6878 |
私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指数 | 100 | 136 | 156 | 180 | 166 | 158 |
公私合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 | 4257 | 6553 | 9297 | 10880 | 13401 | 13358 |
公私合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指数 | 100 | 154 | 218 | 255 | 315 | 314 |
——据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制表
A. 我国开展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已完成
B.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
C. 生产关系改造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D. 建国初期重工业的经济基础极为薄弱
解放战争爆发之初,西方媒体通过计算国共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等数据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共产党支撑不过半年必定灭亡;而毛主席却做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主要是因为毛主席
A. 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
B. 充满对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
C. 发现了西方数据来源不准确
D. 预判了国际形势对我党有利
李泽厚先生对中国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如下评述:“启蒙性的文化运动”与“救亡性的政治运动”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一拍即合”、“彼此支援”、“相碰撞而又同步”。遗憾的是,这种局面并没有延续多久,严峻的危亡局势和剧烈的现实斗争,迫使政治救亡全面压倒了思想启蒙。据此判断作者评述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以下对表中数据解读合理的是
1871—1911年间中国进出口贸易净值(单位:百万元以1871-1873年为指数100基准)
年份 | 出口 | 指数 | 进口 | 指数 |
1871—1873 | 110 | 100 | 106 | 100 |
1881—1883 | 108 | 98.2 | 126 | 118.9 |
1891—1893 | 167 | 151.8 | 219 | 206.6 |
1901—1903 | 311 | 282.7 | 473 | 446.2 |
1909—1911 | 570 | 518.2 | 702 | 662.3 |
——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制表
A. 晚清中国对外贸易始终处于逆差地位
B. 中国经济游走于世界市场的边缘之外
C. 中国商品整体上缺乏有效国际竞争力
D. 辛亥革命推动中国出口贸易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