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平城》诗云:“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童谣曰:“纥于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诗歌和童谣说明了
①平城地理位置偏远、环境恶劣
②平城是鲜卑族元老集中的地方,保守势力十分强大
③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必要性
④北方常受强敌柔然的骚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下图为北魏“太和五铢”钱币,其形制与汉五铢类似。钱文直读,光背,字呈方折,在隶书和篆书之间,又有增笔。这些“太和五铢”钱的铸行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 北方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日趋活跃
B. 先进文明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
C. 孝文帝倾慕并积极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D. 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进程达到了高潮
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到:“盖(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此话属于
A. 历史事实 B. 一手史料 C. 史料解释 D. 历史评价
《魏书·高祖纪》记载:“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为改变这一局面,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措施是
A. 设立三长制
B. 迁都洛阳
C. 推行均田制
D. 实行租调制
商鞅变法时规定:“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 北魏孝文帝改革也规定:“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两者的共同作用是( )
A.健全了地方基层组织 B.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
C. 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D.延续了地方传统文化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 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 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D. 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