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初沿用历代匠籍制度,凡在籍手工业工匠必须受工役管理机构的支配,定期无条件为政府服劳役。成化、弘治时期,朝廷将强迫轮班匠亲身服役逐步改变为纳银代役,无力纳银允许亲身服役。到嘉靖末年,轮班工匠一律征银,朝廷以银雇工。清政权建立后,宣布“今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后又将班匠银归并由亩或地了代征,使“手艺贫民受益良多”。但统治者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对手工业产品实行限价收购。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匠籍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匠籍制度变化的影响。
材料 对于贵族而言,他们一直处于焦虑之中。从16世纪开始,他们至少焦虑了三百多年。最早的焦虑来自托克维尔:“贵族下降,平民上升。每半个世纪,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差距就缩短,二者变得毫无区别恐怕为时不远。”一代又一代贵族发出哀叹,“占有优势地位的贵族已经到了崩清的边缘”。19世纪以来,工业化和民主化成为世界历史的大趋势,贵族们的财富被工业化稀释,政治权利则遭到民主化的蚕食。
——纪彭《最后的贵族》
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有关世界近代史的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写明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西方的博物馆开始被介绍到中国,并陆续在中国创办了一些博物馆,但这些并不是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真正发端。1903年,著名实业家张寒赴日本考察教育和实业;萌生了创办搏物馆的念头,呼呼清政府兴办博物馆,未果。直到1905年张寒凭借个人财力兴办了南通博物范,其藏品包括天然、历史、美术三部分,是一所合自然、历史与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苑最初仅向张塞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开放。
1912年7月,新成立的民国政府便让教育部规划建立“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在教育部的推动下,1924年,国立历史博物馆对外开始展览,这是中国最早筹备建立的公立博物馆。
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博物馆行业经历了较快的发展。如今,我国的博物馆已经成为一个行业,根据社会需求,逐步呈现出综合类、历史类、艺宋类、科学类、人物类、行业类等丰富的博物馆资源类型,按运营出资方划分可分为公办民办、民办公助三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2车约有3400多座博物馆。
——王鹏《文化自觉下的中国近代博物馆起步与发展》
材料二 建成于1683年的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是博物馆学界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开办时,主要收藏的是约翰崔生父子收藏的植物、动物、岩石标本。阿什莫林继承以后,将其捐给牛津大学,建成了这所博物馆。此后,牛津大学对阿什莫林博物馆进行了扩建,陆续建设了自然博物馆、人类学博物馆,并注重对世界各国物质文化的收藏和展示。法国大革命成功后,原为皇宫的卢浮宫开放为公共博物馆。拿破仑在征服欧洲的过程中,把所占领地区的艺术品运到卢浮宫,以展示法国的胜利和力量,博物馆不再只是知识的代表,而且也成了国家强盛的象征。经过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的发展,公共博物馆在工作模式上逐渐成熟,理念也渐渐形成。
——宋向光《公共博物馆与社会文明发展》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张謇创办南通博物苑的历史背景,并概括近代以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发展方向的角度比较近代中西方博物馆业的不同之处,并简述博物馆业发展的意义。
海明威在受到美国建筑师罗德维希的影响下,提出了著名的“冰山原则”。文学应只表现事物的八分之一,使作品充实、含蓄、耐人寻味。这一文风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A. 美国南北战争带来的巨大冲击
B. 欧美工业化发展催生了现实主义
C. 科技的发展影响生活方式变迁
D. 启蒙运动中美国推崇新古典主义
二战结束后,五角大楼原计划两年内仅让200万人退伍。但结果,由于一场争取土兵立即返回家园的运动,使得退伍人数一下子达1200万人之多。据此可知战后初期美国
A. 凯恩斯主义进一步盛行
B. 通过冷战转嫁国内矛盾
C. 发动朝鲜战争迫在眉睫
D. 民主运动引发经济危机
20世纪初,被英国首相讽刺为“办事员给办事员”写的《每日邮报》通过着重于凸显人们的感情和社会上的逸闻趣事,获得大众青睐。不久,便成功地超越了英国传统报刊《泰晤士报》的发行量。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助推浪漫主义兴起
B. 议会改革利于风俗变迁
C. 自由主义思潮引发报业竞争
D. 经济发展助力教育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