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提倡“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黄老学说,“开关梁,驰山泽之禁”,经济上较为开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实行盐铁官营等措施,国家强化统制经济的力度,民间经济自由度弱化。对材料主旨理解最正确的是
A. 汉代长期奉行黄老无为学说
B. 汉武帝时民间经济无自由度
C. 汉代官方统治思想不断调整
D. 经济自由度与政府政策相关
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
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
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
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
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孔子韩非子墨子
B. 孔子韩非子老子
C. 老子孔子韩非子
D. 墨子孔子老子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最适当的是
A. 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
B. 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鲁国小宗
C. 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D. 周天子为一族,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近代福建是西学传播较早的地区之一。鸦片战争后,福建籍的陈季同(1852-1905年)率先把《聊斋志异》译成法文译本,从而推出了介绍中国文化的西文畅销书。成成变法前,为了帮助国人了解西方法制,陈季同最早翻译了法国的《拿破仑法典》。陈季同还翻译出版了雨果的小说《九十三年》、莫里哀的《夫人学堂》等著名作品。《孽海花》的作者曾料称陆李同是他学习“法国文学的导师”,说自己译介外国文学的活动,大半还是被陈季同先生的几句话挑激起来。
——《中国翻译家文档》
(1)根据材料,概括陈季同的主要学术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福建是西学传播较早的地区之一”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季同学术活动的积极影响。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英法美在赔款问题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法国为了使德国至少在半个世纪内不能恢复元气,提出了高达240亿类修的赔款总额。但据统计,1917年法国全部国民财产总共也不过24亿美镜。劳合·乔治认为,赔款额不应超出战败国的赔偿能方。美国人不想加强自己竞争对手类国和法国,并失去一支在欧洲牵制苏联的力量,主张适当减轻德国的赔款。由于意见分歧,最后决定,暂不确定赔款总数,交由赔款委员会研究解决。英国首相此后评价道:这一切终归毫无意义,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陶诗永《火山口上的分赃——脆弱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战胜国之间的分歧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和约不公平“的根本原因,并说明德国以后对战胜国是怎样报复的。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初沿用历代匠籍制度,凡在籍手工业工匠必须受工役管理机构的支配,定期无条件为政府服劳役。成化、弘治时期,朝廷将强迫轮班匠亲身服役逐步改变为纳银代役,无力纳银允许亲身服役。到嘉靖末年,轮班工匠一律征银,朝廷以银雇工。清政权建立后,宣布“今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后又将班匠银归并由亩或地了代征,使“手艺贫民受益良多”。但统治者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对手工业产品实行限价收购。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匠籍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匠籍制度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