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这反映出
李贽形象 | 形象特点 | 评论者(生卒年代) |
“异端”、“妖孽”、“罪人”、“小人” | 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 | 黄宗羲(1610—1695) |
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 | 方以智(1611—1671) | |
反封建、反专制斗士 | 具有人道主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 | 侯外庐(1903—1987) |
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 | 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范,具有近代意识的“欲”、“利”等概念 | 岛田虔次(1917—2000) |
A. 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 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
C. 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 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A. 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 明清时期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C. 明清官员考核标准以德行为主
D. 明清时期的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扩大
B. 社会生活“去纲常化”使大众情感愉悦
C. 印刷术等技术创新,使平民可表达自身诉求
D. 对外贸易发展和中外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汉初提倡“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黄老学说,“开关梁,驰山泽之禁”,经济上较为开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实行盐铁官营等措施,国家强化统制经济的力度,民间经济自由度弱化。对材料主旨理解最正确的是
A. 汉代长期奉行黄老无为学说
B. 汉武帝时民间经济无自由度
C. 汉代官方统治思想不断调整
D. 经济自由度与政府政策相关
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
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
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
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
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 孔子韩非子墨子
B. 孔子韩非子老子
C. 老子孔子韩非子
D. 墨子孔子老子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最适当的是
A. 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
B. 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鲁国小宗
C. 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D. 周天子为一族,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