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世纪之交,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活动。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关键词的外来诱因主要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甲午中日战争
D. 抗日战争
某同学的论文涉及“宋代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的重农抑商政策”这一论点,下面能作为他写作的论据的是
A. 商业场所的时空限制由严格到弱化
B. 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C. “工商皆本”思想出现,出现著名的商帮
D. 离城镇较远的地方民间集市开始形成
康熙通过传教士的介绍,对欧洲国家及其科学机构有所了解。他认为:“算法之理,皆出自《易经》,即西洋算法亦善,原系中国算法”,断言西方科学“源出自中国,传及于极西”。这表明康熙皇帝
A. 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价值 B. 不支持中西文化交流
C. 正确认识中西科技关系 D. 仍维护天朝上国威严
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这反映出
李贽形象 | 形象特点 | 评论者(生卒年代) |
“异端”、“妖孽”、“罪人”、“小人” | 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 | 黄宗羲(1610—1695) |
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 | 方以智(1611—1671) | |
反封建、反专制斗士 | 具有人道主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 | 侯外庐(1903—1987) |
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 | 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范,具有近代意识的“欲”、“利”等概念 | 岛田虔次(1917—2000) |
A. 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 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
C. 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 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A. 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 明清时期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C. 明清官员考核标准以德行为主
D. 明清时期的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扩大
B. 社会生活“去纲常化”使大众情感愉悦
C. 印刷术等技术创新,使平民可表达自身诉求
D. 对外贸易发展和中外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