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说“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芜湖县志》记载明嘉靖(公元1522 —1566年)年间,徽州巨商阮弼经商于芜湖,设“染局”,雇工达千人。这些记载说明16世纪的芜湖
①浆染行业处全国领先地位 ②沿长江最发达的工商市镇
③自然经济解体程度已经很高 ④局部区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北魏实行的均田制的性质是
A. 封建土地国家制度
B. 地主土地私有制
C.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D. 农民土地私有制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因素是
A. 土地私有制度
B. 土地兼并严重
C. 圈地运动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种精美的秘色瓷,才印证了唐代就开始制作秘色瓷而非五代。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①民间传说
②考古挖掘
③史书记载
④文学侧面反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诗能叙史。从唐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
A. 夜市商业繁荣 B. 市的管理制度已经发生变化
C. 草市设施齐全 D. 商业活动完全突破时间限制
光绪年间“印度棉纱和来自中国东部诸省的棉花的零售价格相差无几,所以买进棉花再来纺纱,反而比直接用洋纱更贵”。从近代化角度理解材料现象的本质是
A. 印度纺纱业工人工资成本低
B. 关税偏低导致进口棉纱价格低
C. 科学技术使洋纱生产成本低
D. 中国传统纺纱业工艺落后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