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政体逐步强化,至明清时期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相应的反专制思想也随之而兴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阉宦之祸,历汉、唐、宋而相寻无已,然未有若明之为烈也。汉、唐、宋有干预朝政之阉宦,无奉阉宦之朝政。今夫宰相六部,朝政所自出也。而本章之批答,先有口传,后有票拟。天下之财赋,先内库而后太仓。天下之刑狱,先东厂而后司法司。其它无不皆然。则是宰相六部,为阉宦奉行之员而已。”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阉宦上》
材料二 “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的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材料三 (黄)宗羲……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试列举明朝前期为加强君权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为限制君权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材料三,请用一句话概括黄宗羲思想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邓小平指出:“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甚至可以消除国际争端中的一些热点、爆发点。”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
B. 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有助于解决国际争端
D. 是解决国家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十年。以下词汇最能全面反映该时代特点的是
A. 人民公社外交政策包产到户
B. 中共八大大炼钢铁“共产风”
C. “求同存异”公私合营和平共处
D. “一大二公”大跃进改社建乡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其中1979年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这一年
A. 实现了两岸三通
B. 美国第一次公开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C. 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
D. 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毛泽东在评论新中国某制度时称“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该制度最可能是
A. 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革命委员会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