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年,康有为主张废除科举制,引起了读书人的强烈反对,而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却未引起太大的反响。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新式教育逐步得到认可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 出国留学影响不断扩大
D. 清政府的强力推行
《新青年》最初连赠送交换在内,每期只印1000本,发行6号之后,就停刊了半年。对此,陈独秀指出:“本志出版半载,持论多与时俗相左,然亦罕受驳论,此本志之不幸,亦社会之不幸。”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 思想禁锢,万马齐喑
B. 思想争鸣,兼容并包
C. 西方文化已被广泛接受
D. 启蒙报刊兴盛,竞争激烈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为此,有识之士
A. 发起新文化运动,塑造国民精神
B. 发动五四运动,抵制列强侵略
C. 介绍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D. 发展三民主义,掀起国民革命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殊途同归”。“同归”是指两派都致力于
A. 武力推翻清朝统治
B. 结束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
C. 推进民主政治进程
D. 进行社会革命消除贫富悬殊
除了知识分子队伍之外,梁启超还影响了一般民众,只要是粗通文墨的人,在那个时代,很少人没有受到过他的思想的影响。这表明梁启超的思想
A.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B. 动摇了封建思想正统地位
C. 指导推动了戊戌变法
D. 促使广大民众的普遍觉醒
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 该画属于山水画,注重写实
B. 作者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C. 该画直接反映了社会生活
D. 该图气势恢宏、构图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