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黄道婆是元代前期...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黄道婆是元代前期松江府人,曾漂泊到海南崖州从事很长一段时间的植棉和棉纺织劳动。黄道婆中年回乡后,看到家乡棉纺织生产的落后情况,决意使之改变。她向家乡人传授在崖州学到的整套棉纺织技术并结合内地传统的纺织工艺,进行改革:用她从崖州带回的棉种培育出适合于当地种植的优良棉种;用双把手摇轧棉的搅车代替原有的用手剥脱棉籽;用绳弦大弹弓代替指拨线弦小弓;制成脚踏三锭纺车;借鉴和汲取黎族织造“崖州被”的经验和方法,发展汉族传统织造工艺,创造了具有江南特色的“乌泥泾被”。这些织物具有独特的风格,被称为“云布”,风行一时。在黄道婆逝世后,松江府地区很快成为全国植棉业的中心,乡人为她造墓树碑,建祠塑像,奉祀香火,敬如神祗。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黄道婆改革棉纺织技术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黄道婆的历史功绩。

 

(1)特点:结合传统织造工艺;改良棉种和棉纺工具;融入民族特色形成独特风格。 (2)功绩:改进了棉纺织技术,提升了劳动效率;推动了江浙一带棉纺织业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她向家乡人传授在崖州学到的整套棉纺织技术并结合内地传统的纺织工艺……培育出适合于当地种植的优良棉种……制成脚踏三锭纺车;借鉴和汲取黎族织造……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结合传统、改良棉种和工具、融入民族特色等方面概括黄道婆改革棉纺织技术的特点。 (2)功绩,根据材料“发展汉族传统织造工艺……松江府地区很快成为全国植棉业的中心,乡人为她造墓树碑”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进技术、提升效率、棉纺织业发展、改善生活、经济发展等方面简要评价黄道婆的历史功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美国不能说没有尽力,但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还是失败了。战争过程中,美国所支持的南越政府贪污腐化内斗不已、军心涣散兵无斗志;而美国国内激烈的反战运动使美国意志无法集中、思想无法统一,以致社会陷于混乱,政府陷于瘫痪,无法有效运作;美国严重低估了越南人的民族主义精神力量,过度高估了自己现代化武器对付第三世界民族解放战争的力量。

耗时十多年的越战的失败表明美国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越战极大的改变了冷战的态势。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美国更积极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越战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越南战争结束了美国战后25年的经济繁荣,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

——摘编自戴维·凯泽《美国悲剧:肯尼迪·约翰逊导演的越南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越战争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越南战争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有人提出“政社合一”利少弊多,需要改变,此后党内对“政社合一”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体制的否定意见日益强烈。1979年8月以后,在部分地区设立改革试点。1982年11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规定,设立乡、镇一级人民政府。1983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把实行政社分设作为一项重大改革步骤提出。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专门发出通知求各地农村政社分设的工作,争取在1984年底以前大体完成。到1983年底,全国已有1188个县的14636个公社实行了政社分设,占原公社总数的27%。1985年6月,全国各地全部完成了政社分设的工作。建乡前全国共有5.6万多个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后,建立了9.2万多个乡、镇人民政府。

——摘编自萧冬连《国步艰难: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初期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初期人民公社体制改革的特点并予以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严格意义上的留学生运动,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历史现象。近150年来,留学生作为一支学贯中西的新型知识群体,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先进文化的构建。

 

高潮时期

主要方向

方式

规模及代表人物

清末同治时期

留学美国

官费

1872-1875年间120名(广东84名,江苏20名,浙江9名,福建4名,安徽2名,山东1名)詹天佑、唐绍仪等

清末光绪年间

留学日本

官费自费各半

1896年至1912年期间近3万人赴日留学黄兴、宋教仁、秋瑾、鲁迅等

民初

五四前后

留美、留法、留苏

庚子赔款赴美,留法、留苏基本民间社团组织

梅贻琦、胡适、竺可桢等(赴美)

蔡元培、周恩来、邓小平等(赴法勤工俭学)

刘少奇、刘伯承、蒋经国等(赴苏)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全方位,欧美发达国家居多

初期公费为主,进入21世纪后,自费留学占主流

从1978年到2015年底,走出国门的留学生累计达404.21万人;2015年,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人来华留学。

李彦宏、张朝阳等

 

 

——据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

依据材料信息,概括近现代中国留学教育某一阶段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等方面予以解读。(要求:解读清晰,史实准确,与所概括的特点之间形成严密合理的逻辑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上半期,随着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但是,德国的启蒙运动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体现为,一方面,它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它还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在宣扬理性等启蒙观念的同时,伴之以浓烈的民族情感,最终形成了启蒙思想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共生。由于这样一个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的发展过程也成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构建起德意志民族的自信,而且最终催生了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

——摘自邢来顺《启蒙运动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

材料二  儒者三纲之说,为吾伦理政治之大原,共貫同条,莫可偏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貴贱制度者也……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共一……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启蒙运动时期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的异同并作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下图《胆小的农夫》,塑造了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农民形象。这幅画的特点是高超的艺术技巧、深刻的心理揭示以及画面的完整性。下列创作理念与该作品最为贴近的是

A. “专注于对自然任意和瞬间的描绘”

B. “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没有见过他”

C. “最美的艺术品就是要传达出艺术家的纯粹的幻想”

D. “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