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

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A. 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 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C. 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 “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B 【解析】 秦朝统一后,秦始皇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B项与董仲舒新儒学无关,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项。“举行祭天仪式”体现出“君权神授”,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天人感应”认为天子如果无道,上天便降灾难于他,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奉天承运”符合“君权神授”理论,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打算将《孟子》排出“四书”之列,并将孟子像从孔庙中搬出去(在中国古代,孟子等是配享孔庙的)请判断,孟子的哪一主张最有可能是朱元璋“龙颜大怒”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查看答案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与此主张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

A.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B.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D.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宋代使理学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集大成者是谁?理学对后世产生了哪些“至深至巨”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明淸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本师异道,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司,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的社会效果及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材料二: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

材料三:事在四方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韩非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三,概括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