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信息判定此人是
姓名 |
| 称号 | 思想家 |
籍贯 |
| 思想主张 | 提出“众治”的主张 |
生卒年 | 1613—1682年 | 主要成就 | 开清代考据学之先河 |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明朝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他专教一些实用的东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这体现了李贽
A. 以“异端”而自居,倡导唯物思想
B. 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 注重学以致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
D. “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理学家朱熹说:“言欲致否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至于用力之久,而一且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在此,朱熹( )
A. “存天理,灭人欲” B.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正心诚意
C. 重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情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唐朝太史令傅奕说:“佛在西域,言妖路远,汉译胡书,态其假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两则材料都反映了
A.佛教和儒学相互融合吸收 B.肯定佛教的教化作用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A. 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 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C. 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 “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曾经打算将《孟子》排出“四书”之列,并将孟子像从孔庙中搬出去(在中国古代,孟子等是配享孔庙的)请判断,孟子的哪一主张最有可能是朱元璋“龙颜大怒”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