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毛泽东认为当时的国际形势是“德意志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当时中国尚未加入世界反法西斯阵营
B. 当时中国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严重有误
C. 毛泽东认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D. 毛泽东观点着眼于二战初期绥靖的延续
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中写到:“我确信,您完全可以不必付诸战争,而且不用等待就会得到您想要的一切主要的东西。”这里的“东西”指的是
A. 苏台德地区
B. 奥地利
C. 废除《凡尔赛和约》
D. 阿尔萨斯—洛林
1933年12月,联共(布)决定,苏联不反对在国际联盟范围内缔结抵御德国侵略的区域性共同防御协定。除法国和波兰必须参加外,其它欧洲国家可按意愿参加。l939年4月,苏联向英法建议:在英法苏之间缔结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这反映了
A. 苏联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期待
B.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C. 由于意识形态导致两大阵营的对抗
D. 苏联是抵抗法西斯的中坚力量
列宁曾经评论某个会议时说:“(它)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不属于列宁作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是
A. 《四国条约》
B. 《五国条约》
C. 《九国公约》
D. 《凡尔赛和约》
法国前总统着拉克曾说:“任何人都不会忘记这些远道而来的、在一场残酷的战争中与法国共命运的勇士,他们以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掉卫丁法国的领士、理念和自由。”据此,下列对中国参加对德作战的评价中,最恰当的是
A. 导致大批中国劳工丧生
B. 是中国政府的正确决策
C.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是德国失败的决定因素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茨威格在其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中描述了当时的欧洲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思考:战争“是由战前30年的和平时期积聚起来的内在力量所造成的悲剧性后果,那种内在势力是必定要发泄出来的”。这反映当时有人认识到
A.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一战的根源
B. 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疯狂扩军备战
C. 欧洲在一战前30年,内部力量迅速积聚
D. 科技的发展,注定了世界大战的残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