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誓:“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誓言表明孙中山
①坚决推翻满洲政府,建立民国
②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③不贪恋总统职位
④追求民族振兴。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这场战争
A.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
C. 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下图是英国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塑造的一尊林则徐夫妇蜡像。关于英国人塑造蜡像原因,清政府驻英副使刘锡鸿参观后认为英国人非常敬重林则徐“忠正勇毅,不以苟且图息肩”的品格;王韬认为大清帝国钦差大臣林则徐放在蜡像馆门旁显眼处,竟然成了一个门卫!感到莫大耻辱。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刘锡鸿站在清政府立场上看问题,不足为信
B. 王韬观点受封建思想影响较大,缺乏现代气息
C. 历史本就“横看成岭侧成峰”,任由后人评说
D. 评价历史易受研究角度的影响,有一定主观性
德国和美国都是联邦制国家,但两种联邦有所不同,美国的各个州,更像是一个个独立的国家,自主性比较强,中央政府并不干涉各州的内部事务。德国的联邦不像美国的那样“自由”,中央权力更大。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统一或者建国的方式差别较大。在这方面与美国比较,德国的突出特点是
A. 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
B. 各州平等联合进行
C. 内部联合与外圆结合
D. 由一个邦进行主导
有人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治态度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总统、议会和内阁三者之间处处体现了平衡。这种平衡表现为
A. 实行总统制,总统可以解散参议院
B. 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
C. 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
D. 共和派和君主派在国民议会中力量相当
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他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1787年宪法
A. 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
B. 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
C. 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
D. 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