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凡是外国人,属同一国人相互间发生的犯罪,依照其本国的习...

《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凡是外国人,属同一国人相互间发生的犯罪,依照其本国的习惯和法律处理;如果唐人与外国人相犯及不同国家的外国人相互间的犯罪,则按唐朝的法律论处。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

A. 天朝上国的心态

B. 维护国家的主权

C. 因俗而治的政策

D. 治外法权的提出

 

C 【解析】 通过材料可知,外国人犯罪。适用的是外国的法律,唐人与外国人的犯罪则要适应唐朝立法,可以得出法律的因地适应性,根据案情的人物和地点来决定应适用本国还是他国的法律,符合“因俗而治”的思想,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天朝上国的心态和维护国家主权的思想,A和B项错误;治外法权的提出属于近代法治思想,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

B. 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

C. 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

D. 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

 

查看答案

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

A. 崇尚节俭

B. 无为而治

C. 轻徭薄赋

D. 民贵君轻

 

查看答案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提到“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从思想角度看,材料中“革新与发展”不包括

A.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

B. “其欲即天之理,其理即人之欲”

C.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

D. “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 为民主政治奠基

B. 从人治到法治

C. 国家管理制度化

D. 礼仪与政治分离

 

查看答案

《孔子家语·致思》中记载:“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孔子认为对饥民实施救助的做法值得商榷

②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

③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

④充分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