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国民政府规定,工矿业、制造军用品的工业和电器工业,得收归政府办理或由政府投资合办;生活日用必需物品,经济部“随时分别种类地域,直接经营之”。这一规定意在
A. 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B.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 强化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局面
D. 消除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时“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B. 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
C.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858年4月,当英法联军抵达天津时,咸丰帝为准备出面的交涉人员制订了“详尽”外交方略:对俄表示和好,对美设法羁縻,对法进行劝告,对英严词诘问。这说明当时
A. 俄美为获取利益而支持清廷
B. 英国极力对华进行侵略
C. 清政府对列强缺乏清醒认识
D. 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中国传统解决民事纠纷是依靠中间人调解,调解无效时交官府;而官府也主要扮演调解人角色,在民事纠纷导致暴力事件出现后,才扮演法官角色。但到了明清,官府的法官角色越来越重,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专门代人打官司的“讼师”。这种变化表明
A. 古代中国法制意识淡薄
B. 社会发展提升法律的作用
C. 政府奉行以德治民理念
D. 民众已具备近代法律意识
南宋孝宗年间,有大臣上书指出:临安府风俗,“(民)效异方之习”,“服饰乱常,习为边装,声音乱雅,好为北乐”,奏请禁之惩之。这一奏议折射出当时
A. 城市商品经济发达
B. 民族文化交融增强
C. 中原文化影响扩大
D. 理学正统地位确立
魏晋时期经学有南北之分,“南学简约,得其精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唐初,太宗诏令文士撰成《五经正义》并颁行全国,该书考订异说而定于一尊,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依据。此举意在
A. 促进南北学术的交流
B. 构建统一的政治文化
C. 确保选官取士的公正
D. 打破士族的政治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