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由思想文化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冲击。但在1973年和1975年,我国农业生产比上一年分别增长9.2%和11.9%。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B. 党和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
D. 周恩来、邓小平调整经济政策
某年10月1日,中国举行国庆阅兵。参加国庆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商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超英赶美”、“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 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
C. “左”倾错误影响
D. 三大改造完成
中共八大召开后,陈云指出:“宁愿慢一点,慢个一年两年”,“稳当一点”。这其实是在
A. 消极抵制“一五”计划
B. 反对冒进倾向
C. 反对公私合营
D. 反对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8月,中共黑龙江省委报告指出:“群众有的张罗入新社,有的张罗入老社。今年不准备入社的人们,也在积极地酝酿插入互助组。动的面很广,已经形成了一个群众性的运动。”这里的“运动”实际是指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20世纪50年代,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这从侧面表明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B.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取得成效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
“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A. 1924~1927年
B. 1937~1945年
C. 1945~1949年
D. 1949~19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