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如下对比表中,得出的信息是
年代 | 收入(单位:贯) | 支出(单位:贯) |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 15085万余 | 12677万余 |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 12625万余 | “所处无余” |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 11613万余 | 13186万余 |
A. 北宋时财政入不敷出,导致“积贫”局面的出现
B. 养兵、养官巨额费用是导致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C. “三冗”、“两积”引起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
D. 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是财政危机的因素之一
史书记载,孝文帝“始班俸禄。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增调外帛二匹。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又接受汉族官僚李世安的意见,“始议均田”。孝文帝的这两项措施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A. 吏治清明
B. 粮食产量增加
C. 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的要求
D.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封建化的过程
B. 农业化的过程
C. 工业化的过程
D. 汉化的过程
北魏大臣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有益于
A. 解决平城粮食供应问题
B.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C. 防止少数民族柔然骚扰
D. 肃清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下图是北魏鲜卑族的“扬场图”和“耕牛图“的墓葬壁画,由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①鲜卑族生产方式的农耕化
②鲜卑农民特别注意精耕细作和耕作的实效性
③都市繁华,商业活跃
④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秦统一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
A. 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
B. 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C. 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D. 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