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但是清朝人口猛增,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经营规模进一步狭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即使在地力尚算肥沃的江南地区,精耕细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陷于劳动力过量投入,结果略有增长却没有什么发展的“糊口小农”经济。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二 15世纪末至19世纪,欧洲很多国家都出现了圈地运动,圈地运动在英国最典型。英国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进一步推进圈地运动。18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为了增加农产品的供应,在推行诺克福轮栽制的同时,各种以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农业机械陆续出现,在改进农业技术的同时追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趋势在18世纪已经相当明显,这和当时中国小农经济裹足不前的情形是迥然不同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明清农业经济发展难以突破“糊口小农”经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英国农业与同时期的中国农业相比有哪些新发展?
2006-2011年,历史上首次由两个积怨甚深的民族国家法、德合作编写共同教科书《历史》,但在如何看待二战后美国在欧洲和整个世界上扮演的角色产生分歧,双方不是通过妥协达成共识,而是列入教科书的“交叉观点”栏目,这一做法
A. 化解了法德民族矛盾
B. 建构了欧洲的历史认同
C. 有利于理性认知历史
D. 标志着美国霸权主义的结束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B. 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C. 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D. 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共产党宣言》有7篇序言,均是根据历史的发展不断做的修改补充。如1872年序言:“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这体现出,马克思和恩格斯
A. 具有自我批判与革新的精神
B. 主张从历史条件出发研究问题
C. 始终关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D. 将理论运用与历史发展相结合
1894年9月,北洋水师“经远舰”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2018年9月,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53毫米格鲁森炮弹、120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推测为海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这表明
A. 考古发掘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
B. 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
C. 真实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
D. 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
2017年1月27日,美国新上任总统特朗普发布“禁穆令”,限制来自叙利亚、伊拉克、伊朗、苏丹、索马里、也门和利比亚这7个主要穆斯林国家的公民进入美国,要求来自该多个国家的难民在120天内被禁止入境美国。2月3日,美国华盛顿州西区联邦地方法院法官詹姆斯·罗巴特作出裁决,在全美范围内暂停实施特朗普颁布的限制难民等群体入境的行政令。材料反映了美国政治制度的
A. 联邦制原则
B. 两党制下的对垒角逐
C. 分权制衡原则
D.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