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1年96家西方企业和40家中西联合企业的资本投资增至1.03亿银元,同时5...

1911年96家西方企业和40家中西联合企业的资本投资增至1.03亿银元,同时549家中国企业开始使用非人力驱动的机器设备,投资约为1.2亿银元。到1933年,中国现代工厂数量达3176家,雇佣产业工人超过50万。材料反映出当时

A. 经济近代性的因素增加

B. 中国工业发展严重依赖列强资本

C. 中国沦为列强经济附庸

D. 北洋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A 【解析】 材料信息是,近代中国,西方企业、中西联合企业和中国企业的投资逐步增长,数量也有明显增加,这说明外国资本、中外合资和民族资本在推动中国经济的近代化,故A项正确;中国工业发展严重依赖列强资本,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出中国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故C项错误;北洋政府时期指的是1912—1927年,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晚清以前,郑成功至多是以“遗民忠义”的“忠烈”形象受人景仰,也有人视之为“草寇”。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其“排满驱荷开拓台湾”而备受国人推崇。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 国人信仰推高了郑成功地位

B. 国人对民族历史的重构以适应时代

C. 近代以来传统儒家思想式微

D. 国人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普遍认同

 

查看答案

1882年轮船招商局召开股东代表大会,决定再招股100万两,仁和保险公司也乘势扩股1万股,计银50万两,上海机器织布局于1880年公布招股章程后,认股者源源而来。据此可知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资本的限制

B.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C. 股票在晚清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

D. 晚清股票市场已经发展成熟

 

查看答案

1884年点石斋出版的石印本《申江胜景图》,将《吴淞火轮车》(如下图所示)作为新上海的一大胜景,并认为“维车之利,无间华夷,使人使马各有所宜。自通泰西,独出其奇,以电运轮,其捷难羁”。这反映出当时

 

A. 经济结构渐趋优化

B. 民众的出行方式发生巨变

C. 上海成为经济中心

D. 中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查看答案

“良知”之说源于《孟子》,指“不虑而知”的天赋道德观念,王阳明把“良知”二字看得很高,将“良知”说成儒家文明最精华、最具永恒性的观念,能让人超脱患难生死,在此基础上,王阳明逐渐形成“致良知”的主张。由此可见,王阳明的“致良知”说

A. 推动了儒学思想世俗化

B. 尊崇了儒学的传统风尚

C. 显著提升了“四书”地位

D. 背离了理学的基本思想

 

查看答案

(题文)《元史》记载,1278年诏谕福建行省:“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诚能来朝,朕将宠礼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由材料能够直接得出

A. 元朝时期对外贸易十分兴盛

B. 周边各国非常崇尚中华文明

C. 东南沿海成为元朝重要财源地

D. 当时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