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九品中正制”相一致的是
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 唐制,取士之多,多因隋旧
C. 立嫡以长不以贤 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这一制度”指
A. 皇帝制度
B. 三公九卿制
C. 御史制度
D. 郡县制度
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 个人观念淡漠
D. 专制王权强大
传说能从特定的角度反映历史,“烽火戏诸侯”中诸侯被戏弄是哪一制度作用的结果:( )
A. 任人唯亲的制度 B. 封建制度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C. 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
D. 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01年,清政府发布上谕,云:“人才为政事之本,作育人才,端在修明学术。……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行切实整顿外,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于是,各地督抚纷纷遵旨办理,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书院改学堂的热潮。大多数书院的课程发生了重大变化,增加了西学、新学的比重,削减了旧的分量。书院从科举中剥离出来,向近代学校形态过渡或直接转化为新学堂,被纳入了新教育的体系中。
——摘编自马晓艳《近代化理念下教育体系的转型——以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为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进行书院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进行书院改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