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政治制度出现了新的变化。下图所示机构产生的影响是
A. 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
B.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C. 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
D. 国事均由军机处决策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官员上朝礼仪日渐宽松和谐
C. 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D. 君臣关系由隶属演变为平等
《大明令·户令》规定:“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上依子数均分……”该规定沿袭的是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礼乐制
D. 郡县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于“拜上帝教”的宗教伦理观念中原已存在着的耶儒合流的内容,洪仁玕不仅没有强耶去儒,反而加深其儒学色彩,使之更具有中国传统伦理纲常的倾向。洪仁玕“生长儒门”,长期接触孔儒经书,对旧学的造诣不亚于洪秀全;又在香港悉心钻研基督教义,神学知识也远在洪秀全之上。西方传教士曾说他是一个“严肃而坚定的基督教徒”。他到达天京后,曾对洪秀全不理解“三位一体”的基督教教义有过婉转的启发和开导,强调“三位一体”是拯救人心的“上宝”。但当洪仁玕解释与宣传“三位一体”时,却将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融入其中,注重道心天理、修身养性,克服外界的诱惑,辟邪崇正。从而使“拜上帝教”中的儒学色彩不同于洪秀全所强调的忠孝君父伦理观念,具有更加精致的理论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洪仁玕宗教改革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洪仁玕宗教改革的主要影响。
17世纪的中国和英国在政治领域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目录(部分)
材料三: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并结合明朝政治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2)依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英国君主制的变化历程,分析“光荣革命”的影响。
(3)综合试题所有信息,概述17世纪中英在政治领域的不同发展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在论述西周政治制度时说:“各种各样的官吏,大都是世袭的,世代享有特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者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
——《资治通鉴》
材料二:“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人之所能不可兼备,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贞观二年,太宗.曰:‘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且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以天下之广,岂可独断一人之虑?朕方选是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庶几于理也
——唐太宗
材料三: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配制。这些文官任用方式不可避免地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使各种无能之辈充斥于政府之中.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科举制体现出的“机会均等”原则曾使许多人大为惊叹.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官员选用方面也日益要求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摘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材料四: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汉选拔人才的制度,它比西周选官制度有哪些进步?
(2)材料二体现唐太宗哪些人才思想?
(3)根据材料三,分析西方国家改革文官任用方式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初中国人才类型的变化,指出这些变化对中国人才选拔机制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