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内阁大学士张居正认为,“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这种观点实质上
A. 在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B. 片面地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C. 反对提升商人的地位
D. 肯定了商业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汉代桑弘羊曾说:“今儒者释耒耜而学不验之语,旷日弥久而无益于理,往来浮游,不耕而食,不蚕而衣,巧伪良民,以夺农妨政。此亦当世之所患也。”下列选项符合他的思想的是
A. 井田制
B. 土地兼并
C. 闭关锁国
D. 重农抑商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 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 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 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D. 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这实质上表明当时
A. 周天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
B. 诸侯权力增强
C. 税收制度得到国家确认
D. 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道光《苏州府志》卷一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商品经济推动人口流动
B. 聚居是城镇化进程的动因
C. 政府放宽人口迁徙限制
D. 苏州府官员理念开放宽容
“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和“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A. 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 讲究因地制宜
C. 强调精耕细作
D. 注重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