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04年清政府批准张之洞等人修订好的学堂章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04年清政府批准张之洞等人修订好的学堂章程,即所谓的《奏定学堂章程》,这个章程所确立的学制即“癸卯学制”。这个学制通过谕旨颁行全国以后,便成为新政时期各省兴学的范本。废科举与兴学堂是清末教育改革过程中的相辅相成、同步运作的两大工程。科举制度的废除大致经历了科考改章科减额和立停科举三个阶段,直到1905年,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清延颁布的《各学堂奖励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由升学或毕业考试给奖,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都给相应的出身奖励,并授以官职或予以升学,按所奖出身大致可以分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在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的同时,清政府还采取了鼓励出国留学的措施。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末教育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的废除并未引起巨大社会动荡的原因。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清政府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政府推行新政。 (2)渐进式变革过程,使社会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力;新学制的确立与新式学堂的兴起已足够成为科举制的制度性替代物;奖励学堂出身,成为科举制废除的重要保证。 【解析】 本题考查清末教育改革的背景和科举制度的废除并未引起巨大社会动荡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归纳能力。 (1)清末教育改革的背景,应当联系所学,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04年”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回答。 (2)科举制度的废除并未引起巨大社会动荡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废科举与兴学堂是清末教育改革过程中的相辅相成、同步运作的两大工程”“科举制度的废除大致经历了科考改章、分科减额和立停科举三个阶段,直到1905年。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都给相应的出身奖励,并授以官职或予以升学”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方式,各有优越性,也各有缺陷,两者都不可或缺,常常需要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做灵活变化。当ー国处于强势时,主要用市场来配置资源,以获得国际比较优势;当一国处于弱势时,主要宜采取计划来配置资源,以形成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不至于在国际竞争中被边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有利于发达国家利用其资本、技术和游戏规则控制并掠夺发展中国家。

——刘运新《经济法视野内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之再认识》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阅读史,是一部以“仕”为主体的阅读史,阅读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导,甚至还规范了经史子集学习的先后秩序。但是,伴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带来纸质书籍的“贬值”,加之科举制度的实行,阅读权力也从绝对垄断到有限控制。藏书和阅读不再是王室和官吏的专利,民间藏书数量和读书的人数逐渐增多,书籍种类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著书立说,还是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历代读书人,发奋苦读,求取功名,其目的都只是期待有朝一日,能“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学而优则仕”无疑是封建时代读书人的最佳出路。

——摘编自郇红梅《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演进》

材料二  晩清的阅读革命经过了一个较长的酝酿期。新式媒体、新式出版机构及西学类书刊的增加,为阅读革命的生成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条件,但并未使潜在的阅读革命转化为现实。

甲午一役后,为了救亡,士大夫阅读的主题逐渐由四书五经转到西学,关注的焦点正由内而外、由古而今,推崇的学问家由诸子百家转为卢梭、孟德斯鸠等,士大夫津津乐道的关键词正由仁义、纲常、名教而转为民权、自由、革命等。一场外力推动型的“阅读革命”正悄然兴起。

——摘编自闾小波《论晚清阅读革命的兴起及政治功效》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民众阅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阅读革命”兴起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晚清士大夫阅读与古代的主要不同。

 

 

查看答案

“地心引力不再被看做是一种魔幻或神秘的力量,而成了全知全能的创造者的卓越发明,通过单一的法则,使得各种潮汐、卫星、行星和所有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各安其所。”文中的“法则”的提出者是

A. 牛顿

B. 爱因斯坦

C. 瓦特

D. 伽利略

 

查看答案

史学家金冲及在谈到中华民国的建立时认为,“民国"不只是换了一块招牌,更多的是它给民众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指

A. 从传统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

B. 从“臣民”到“国民”的自我认同

C. 从“奴才”到“公仆”的变化

D. 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

 

查看答案

某学者在评价欧洲一作家的作品时说:“他承认人的自然欲望的合理性,但并不一味强调人的自然欲望的天然合理性,而强调人智对自然欲望的引导和制约,用基督教式的爱去销蚀欲望中的粗俗乃至野蛮与疯狂的成分。”该学者评论的这位作家应该属于

A. 人文主义者

B. 禁欲主义者

C. 现实主义者

D. 宗教改革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