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某歌词中写到:“五龄女子吞声哭,哭向床前问慈母。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此歌词意在
A. 提倡裹足
B. 推行断发
C. 废止缠足
D. 婚姻自主
1879年,上海租界管理当局为严守男女之大防,规定一辆人力车只能载客一名,如不遵行,便要罚钱。这一规定
A. 为汽车拉客提供方便
B. 严重违背了社情民意
C. 体现新旧杂陈的现实
D. 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了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量:直隶、北京天津共455家,江浙、上海共197家,广东33家,湖北19家,甘肃、广西各1家。材料表明
①洋务运动大力创办军事工业
②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③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多
④通商口岸经济发展相对较快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国货界一致响应,国货运动曾一度颇具声势。特别在上海,作为经济大埠,全国经济重镇,提倡国货运动轰轰烈烈,民众踊跃参加,到1930年10月7日,已进行了第三次国货运动大会,成效显著。这一做法有利于
A. 阻断西方的经济侵略
B. 加快工业体系的形成
C. 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D. 调整失衡的国民经济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工商业者群体意识逐渐形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工商业者在创办实业、抵制洋货、收回利权、立宪运动、民主革命、抗日救亡等众多社会事务中日益显示出自身的实力和存在价值。对此,下列历史解释正确的是
A. 工商业者依旧属于传统的社会群体
B. 工商业者投身社会事务是有利可图
C. 工商业者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
D. 工商业者是倡导革命的新中坚力量
清末民初政府在军队、警察、学生中推行西式礼服因制作西式礼服最适合的布料是进口呢绒,造成传统丝绸销量骤减,引发了商界的“提倡国货运动”。为此,民国政府规定西式礼服皆须用国产布帛。这说明
A. 经济因素阻碍了学习西方
B. 传统与进步斗争激烈
C. 向西方学习应该符合国情
D. 政府与民众矛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