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指出,明朝历史上,内阁大学士的品级始终没有超过正五品,因而“其官仍以尚书(正一品)为重”,其署衙必曰:“某部尚书兼某殿阁大学士”。这是因为
A. 朝野普遍认为阁臣头衔无足轻重
B. 六部尚书掌握朝廷的实际决策权
C. 明内阁不是法定的权力中枢机构
D. 明朝六部尚书逐渐沦为内阁属官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学会会长李治安先生说:“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这表明
A. 行省具有二元化特点
B. 行省是临时性机构
C. 行省不是地方政府
D. 行省与郡县无异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 唐朝的门下省 B. 宋朝的枢密院
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
中国古代王朝为加强对封建官僚的监督,建立了相对独立于行政系统的监察系统,在中央和地方均设置监察官。下列负有监察职能的官职是
A. 御史大夫、刺史
B. 三司使、刺史
C. 监御史、枢密使
D. 御史大夫、节度使
科举制是古代中国重要选官制度。下列对科举制的评述,正确的是
A. 孝廉和贤良是科举制的主要考察科目
B. 依据中正官对不同人才所定品级授官
C. 适应了隋唐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D. 根据家族血缘关系确定各级官员任命
秦汉时期,当皇帝难以决断军国大事时,便召集群臣,商谈解决方案,并由丞相领衔上奏,供皇帝做出决策,这被称为朝议制度。朝议制度
A. 说明国家大事由群臣决议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 有利于决策做到集思广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