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 灌溉 B. 制瓷
C. 耕种 D. 冶铁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 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D.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来耜,教民农耕”。材料中提到的“来耜”被发明时所用的材质主要是
A. 青铜
B. 骨头
C. 铁
D. 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11年至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家,平均每年设厂24家,1914至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达183家,平均每年近37家,其中以棉纺厂、面粉厂为最多,……这一时期,全国的钢铁冶炼厂只有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180万吨,仅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王方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单位:家)
江苏(含上海) | 直隶(含天津) | 浙江 | 广东 | 山东 | 福建 | 奉天 | 湖北 | 陕西 | 黑龙江 | 广西 | 甘肃 | 其他省 |
155 | 45 | 42 | 33 | 31 | 20 | 19 | 19 | 3 | 3 | 1 | 1 | 0 |
——根据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
材料三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说明其政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这一时期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回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管子.治国》
材料二 宋朝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与这一时期商贸政策的多元化是密切相关的。伦理范畴内的“贱商”观念虽仍然存在,但经济领域的“重商”也不得不行,故这一时期的商人即使身穿布衣,在大多数时间内仍能积极经营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三 在明清时,……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也影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封建官府推行各种商业经济制度,并强迫商人遵循。他们为了垄断食盐、茶叶等专卖商品的市场交易,经常发布各种行政命令,强制推行专卖制度,禁止民间商人的自由经商活动;为了控制垄断市场,他们建立牙行制度,强迫规定民间商人的交易活动必须通过牙行这一中介进行;为了征收关税,稽查商货建立了榷关,强制规定商品的贩运路线。封建官府的政治垄断性严重损害了商人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商业积极性
——赵广举《浅论明清重农抑商政策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管子对农商关系的基本认识及其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时期“商品货币经济非常发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归纳明清时期政府“政治垄断性”的具体表现。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农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和后期的不同影响。
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由此推断,京张铁路的修筑
A. 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
B. 使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
C. 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D. 有利于促进经济交流与巩固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