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材料二  “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就把全球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请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19世纪40-60年代)在经济、政治方面的影响。

(2)材料二中“大工业”包括了两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起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发明者和发源地、工业结构方面有什么不同?

 

(1)经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化。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开始卷入整个世界市场;洋务运动企业的兴办 标志着中国近代企业的起步;民族工业开始出现。 政治: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新的阶级;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闭关关锁国”被打破,国门从此被打开。 (2)发明者: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匠、技师;第二次是科学家、工程师。 发源地:第一次由英国开始;第二次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进行;工业结构:第一次轻纺工业为主,第二次重化工业为主。 【解析】 (1)材料一中提到的现代史观就是研究世界应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也就是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史(19世纪40-60年代期间)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联系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归纳即可。 (2)此题是简答题,只要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回答出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和发源地、工业结构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

材料一  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材料二  贵金属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责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材料三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抡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材料四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zi:计算)。”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和三,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郑和下西洋早于新航路开辟,但没有完成“会合世界”的任务,后来此类航海壮举明朝再也没有发生过,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貧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財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二  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农产品商品化得到了发展;城镇经济空前地繁荣和发展,许多大城市和农村市场都很繁华。其中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特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查看答案

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

A.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 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    D. 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查看答案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 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B.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 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查看答案

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他对汉阳铁厂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A. 节约生产成本

B. 交通便利快捷

C. 便于官府监管

D. 临近销售市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