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礼记·乐记》中载:“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礼记·乐记》中载:“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这最能说明礼乐制度

A. 强化等级观念、和谐等级关系

B. 以礼乐来区分尊卑,亲疏,贵贱

C. 成为维系西周统治的重要制度

D. 礼中有乐,烘托崇高和谐的氛围

 

A 【解析】宗法制是用来区分尊卑,亲疏,贵贱的政治制度,排除B’ 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工具,排除C,选A;D没有揭示材料的实质,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语·晋语》说“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按照这个说法,黄、炎两族是从互通婚姻的少典氏和有蟜氏繁衍出来的。下列与此相关的是

A. 井田制

B. 宗法关系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查看答案

西周甚至春秋早期,不但各诸侯国与周王朝之间,就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不唯如此,铭文和文字制度等也随着器物本身与工艺技术流往分封各地。这说明分封制(  )

A. 强化君主专制权力    B. 导致诸侯国不断发展威胁王室

C. 推动国家走向统一    D.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查看答案

据《资治通鉴》载,春秋时期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遂请求襄王允许自己死后按隧礼(天子葬礼)下葬,襄王不许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链,又何请焉!”文公于是惧而不能违。据此可知

A. 天子的权威仍然至髙无上    B. 分封制仍维系一定的社会秩序

C. 晋国称覇诸侯的野心受挫    D. 襄王时僭越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查看答案

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己无封建之事: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下列观点与材料不相符合的是

A.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

B. 宗法制的核心内谷是嫡长子继承制

C. 西周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形成

D.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查看答案

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载:“周成王既黜殷命,参改殷官,制为周礼,以作天地四时之名,谓之六卿。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各有徒属,周于百事。”材料主要表明西周

A. 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

B. 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

C. 确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

D. 官僚政治日趋完善成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