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考古发掘出的唐代越窑青瓷“喀喇沁摩羯纹葵花形银盘”。盘内底的大鱼化龙图案为摩羯(印度神话中一种长鼻利齿、鱼身鱼尾的动物)纹,大鱼作翻腾状,口大张,鼻上卷,4艮后螺旋状大羊角盘绕•较小的牛耳”,张大的口中刻划出数道上下翻卷的曲线,头顶至颈、背竖立粗壮的鳍。划到鳞片的尾部呈上翘状。以下相关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唐代制瓷业十分发达
B. 唐代的对外贸易繁荣
C. 唐代手工业的民营化趋势明显
D. 唐代文化呈现出中外融合的特征
据《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更名天下田曰王田……不得卖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结果导致“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人至涕泣于市”,不得已“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上述材料说明王莽( )
A. 改制时政府手中掌握了大量国有土地 B. 得到了无地农民的大力支持
C. 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 D. 最终重新肯定了土地的私有权
下表为东汉时期某农书的记载。据此可知当时
正月 | 命女红趣织布 |
二月 | 蚕事未起,命缝人浣冬衣,彻夜为袷 |
三月 | 清明节,治蚕室。谷雨中,蚕毕生,乃同妇子,以勤其事 |
六月 | 命女红织缣缚 |
八月 | 凉风戒寒,趣练缣帛,染彩色,擘绵治絮,制新浣故 |
十月 | 培筑垣墙……可析麻,趣绩布缕 |
A. 豪强地主的田庄经济兴盛
B. 政府严格控制手工业发展
C. 民间纺织业具有一定规模
D. 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稳定
宋代张孝祥有诗中写道:“象龙唤不应,竹龙起行雨。联绵十车辐,伊轧百舟橹。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横江锁巨石,溅瀑叠城鼓。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江吴夸七蹋,足茧腰背偻。此乐殊未知,吾归当教汝。”文中记载的生产工具
A. 运用了自然力
B. 可调节水的流量
C. 提高了耕作技术
D. 此工具出现于宋朝
西汉《氾胜之书》记载了“强土弱之”、“弱土强之”的办法:过于坚硬的土壤(强土),可以在开春时犁过,然后再耙,等上面草长起来,再翻一遍,下过小雨之后,又再犁过,使土里不见硬块为止。据古农书上说:“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这主要说明当时( )
A. 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
B. 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
C. 农业科学体系已经形成
D. 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明显
西汉后期大臣王嘉称赞道:“孝文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东汉初年大臣朱浮也赞叹其时的做法“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时期
A. 宗法与皇权结合促进了国力强盛
B. 官僚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中央权威
C. 官吏任用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吏治
D. 官员久任其职推动国家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