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地图包涵丰富的历史信息。请认真观察下列三幅历史地图,说明其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

历史地图包涵丰富的历史信息。请认真观察下列三幅历史地图,说明其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趋势,揭示其演变的主要原因。

 

以下答案只要答对其中一方面即可。 演变一:由图一周朝分封制度下的诸侯国,发展到图二秦朝中央集权制下的郡县,再发展到图三汉初郡国并行制。 说明:在中国古代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有一较长的曲折过程。 主要原因:周推翻商朝统治后为有效统治广大地区而实行分封制,但这种分封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已逐渐瓦解。 秦灭六国后,吸取分封制导致国家分裂的教训,为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西汉初年在“汉承秦制”的同时,吸取所谓“秦孤立而亡”的教训,在统治区域内重建了一些封国,出现郡国并行局面。 演变二:地方行政区划出现由稀疏向稠密、由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向长江流域发展的趋势。 说明:中国古代人口与经济发展在逐渐南移。 主要原因:源于人口与经济压力,统治者与民众逐渐加强了对南方的开发。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图2反映的是秦朝实行郡县制,图3反映的是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可从两个角度说明其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趋势,一是从政治制度的角度得出中国古代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制的演变趋势,并根据不同时期统治者实行地方制度的原因揭示其演变的主要原因;二是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得出地方行政区划由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向长江流域发展的趋势,并根据中国古代人口与经济发展在逐渐南移揭示其演变的主要原因。论证类题目,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论从史出,论证一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单位:钱

 

项目

数量

备注

收入

粮食

8500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支出

田租(上缴买物)

 

283

同上

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

406

 

 

2300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千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

日常开支

4918

据战国比例推算

2732

同上

祭祀等仪式

300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

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农民家庭是五口之家。

问题:

(1)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结合问题(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

(2)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根据材料和问题(2)中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

(3)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据问题(3)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挖掘古人政治智慧,反思中国近代化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做“周文疲弊”。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这个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它不是泛泛的所谓社会问题,也不是笼统的民生疾苦问题??他们是针对周文疲弊而发。从这个地方讲诸子起源的问题,才是中肯的。

——牟宗三

材料二  学者姜义华在其论著《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政治大一统文明。结论二:近代史上,中华文明转型的路径,属于“外铄”催化“内生”,“内生”与“外铄”互动型。

——摘编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为什么到春秋的时候会出现“周文疲敝”的问题?儒家和法家提出了哪些解决“周文疲敝”的主张?

(2)秦朝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有何特点?汉朝统治者是如何通过“文化上高度认同”而强化“政治大一统文明”的?

 

 

查看答案

韩愈认为儒家的道,“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柯,柯之死不得其传焉。”他还说:“使其道由愈而粗传,遂灭死万万无恨”。这反映出韩愈

A. 具有继往开来的使命感

B. 对古代先贤的赞美

C. 贬低孟子在儒家中的地位

D. 吸收了道家的本体论

 

查看答案

唐初,汇集京城的儒经师尊各述己说,难能统一。贞观七年(633),唐朝廷颁布五经《定本》于天下,令学人此后以《定本》作为传习儒经的依据。贞观十六年,孔颖达等人完成了《五经义训》180卷,永徽四年(653)向全国颁布,作为每年全国科举考试明经类的经典依据。材料表明唐朝

A. 准备推行科举取士制度

B. 采取行政手段统一学术思想

C. 研制各类学校统编教材

D. 顺应了儒、道、佛融合的文化发展潮流

 

查看答案

东晋高僧慧远曾说“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东晋道士葛洪著《抱朴子》有内、外两篇,“其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这说明

A. 儒、道、佛出现合流的趋势

B. 佛、道挑战了儒学正统地位

C. 儒、道、佛的终极目标一致

D. 东晋最终实现了三教合归儒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