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和科技事实上停滞不前,造成了渐增的贸易逆差。相反,欧洲大陆上的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却从日益扩大的市场和对科技的大力投资中获得了生产优势,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这说明
A. 共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B. 英国的世界经济垄断地位受到冲击
C.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加剧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失衡
D. 英国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吸收缓慢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的干预或减少干预的根本出发点
A. 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
B. 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C. 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
D. 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马克思认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的灭亡的。”下面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件是
A. 巴黎公社的失败
B. 俄国二月革命的失败
C. 辛亥革命的失败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
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其中“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A. 复兴了古希腊人文精神
B. 取得了人与上帝直接沟通的权利
C. 揭示了宇宙运行的奥秘
D. 奠定了人类理性的主体地位
西方学者写道:“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帮助英国在工业发展方面大大领先于大陆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拿破仑统治阻碍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B. 动荡和战争延缓了欧洲大陆的工业化
C. 拿破仑战争巩固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D. 英国趁法国革命和动乱建立殖民霸权
1933年7月《申报月刊》掀起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此次讨论共收到10篇短论和16篇专论,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倾向,完全赞成走私人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1篇,90%的论文赞成、倾向于社会主义和“非资本主义”方式。以下对这种情况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普遍想法
B. 当时知识界对社会主义倾向已有明显的增长
C. 反映当时知识分子对国情的深刻认识
D. 这是后来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