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

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文书,用楷书书写,记录的是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还涉及《战国策》、《史记》等典籍。这反映了当时

A. 大一统王朝的权威不断加强

B. 陆上丝绸之路仍然保持通畅

C. 中央王朝对边疆实施直接管理

D. 政治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

 

D 【解析】 楷书书写“策试内容涉及《诗》、《春秋》,还涉及《战国策》、《史记》“说明新疆地区文化逐渐与汉族文化的趋同,体现出了统一的趋势,故D正确;公元408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此时我国处于封建国家分裂时期,故A错误;材料没有说明丝绸之路畅通的信息,故B排除;中央王朝对边疆的直接管理早在汉代已经出现,故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初儒学知识分子积极主动地寻求与统治者合作,力图实现学术为社会服务的政治构想……使儒学成为建立在中国传统宗法伦理之上的严密哲学体系。材料说明汉初儒学知识分子

A. 继承了先秦儒学并使之上升为官方哲学

B. 顺应了中央集权加强的社会发展趋势

C. 使儒学思想根植于悠久的传统文化中

D. 形成了三纲五常的传统宗法伦理哲学观

 

查看答案

战国时,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所取代,人性善恶的讨论成为争鸣的主题。据此可知此时

A. 对人类共同本性的探讨成为潮流

B. 强化社会秩序成为诸子思想共识

C. 社会政治结构变动影响观念变迁

D. 性恶论顺应了专制集权发展需要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 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

B.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C. 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价值不大

D. 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825-1855年尼古拉一世统治的30年间,已爆发了500多次农民骚动。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作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亚历山大作这决定时也受到许多贵族的鼓励,这些贵族赞成解放农奴是为了利用日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欧洲对谷物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俄国史学家尽管一致承认列宁有关革命形势的概念是正确的,但围绕如何解释这种概念仍有分歧。德国史学家全面否定这种概念,认为涅奇金娜提出的农村大量骚动对政府有关农民问题的政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施拉姆认为,改革前几十年的种种情况并非证明“沙皇和贵族坐在火药桶上”,更不能够谈什么农民革命,只是一小部分农民愤愤不平,而穿上军装的昔日农奴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忠心耿耿地为自己祖国和自己沙皇”作战。

——摘编自张广翔《德国学者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原因。

(2)材料二中德国与俄国学者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史学争议问题?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围绕着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限穆令”,世界又一次聚焦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对于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其第二十八任总统威尔逊曾深有感触地说:“三权分立的这种制约和平衡恰恰是功过参半。由于权力分散,所以没有力量。由于权力太多,所以行动不够敏捷。由于程序复杂,所以运转不灵,效率不高。”日本学者清宫四郎在《权力分立制研究》一书中说:“三权分立不是积极增进效率的原理,而是消极地防止滥用权力的理论。”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愈来愈细,政府管理越来越重的背景下,如何在民主与效率之间寻找平衡,是当代西方民主面临的一大难题。

——摘编自凌胜银《西方民主政治的问题与扬弃》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围绕“西方民主与效率”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