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与贺长龄于道光初年辑《皇朝经世文编》,全书120卷中,《礼政》(记述传统治国思想)占16卷;光绪十四年葛士凌辑《续编》,全书120卷中,《礼政》仅占12卷。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末
A. 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主流地位
B. 西方加快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C. 民主思想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D. 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题文)李泽厚在《美学论集》中指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富贵荣华、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隐忍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这一论断
A. 强调了明代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色彩
B. 肯定了清代小说体现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
C. 是对宋词元曲所反映时代特色的概括
D. 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世俗化、大众化趋势
下图是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分布图,可以用来说明古代中国科技
A. 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B. 是传统经济特点的反映
C. 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D. 受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这反映出
李贽形象 | 形象特点 | 评论者(生卒年代) |
“异端”、“妖孽”、“罪人”、“小人” | 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 | 黄宗羲(1610—1695) |
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 | 方以智(1611—1671) | |
反封建、反专制斗士 | 具有人道主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 | 侯外庐(1903—1987) |
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 | 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范,具有近代意识的“欲”、“利”等概念 | 岛田虔次(1917—2000) |
A. 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 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
C. 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 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下表为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 文献出处 |
“回纥纵掠坊市及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 | 《旧唐书·回纥传》 |
“云锁木龛聊息影,雪香纸袄不生尘。” | 《全唐诗》 |
“诸邵多透纸袄为衣。” | 宋代《渑水燕谈录》 |
转智和尚“不御烟火……不衣丝绵,常服纸衣,号纸衣和尚。” |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 |
A. 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
B. 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
C. 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发展
D. 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关于中元节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据此能被认定的是
初秋庆贺说 | 七月为小秋,若干粮食成熟,汉代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
目连救母说 | 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据西晋翻译天竺《佛说盂兰盆经》记载,佛陀弟子目连供养十方僧众,最终救出坠入地狱的母亲。 |
地官生日说 | 北魏《道藏》载:“七月十五日,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 |
A. 中元节历史内涵丰富
B. 中元节是外来的节日
C. 史书的记载矛盾荒谬
D. 中元节起源于西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