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物者,殆鲜有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
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洋务人才的匮乏
唐宋时期重要官员的任免需要经过皇帝和宰相商量,而清朝中枢机构的任职多由皇帝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中常有“行走”这一具有临时差遣性质的字眼。这表明
A.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B. 文官政治日益成熟
C. 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D. 科举制度逐渐完备
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朝代 | 夏商周 | 秦汉 | 魏晋 | 宋元 |
称谓 | 臣、人、众、野人 | 夫、仆 | 田客、部曲 | 佃客、庄客、农户 |
A. 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
B.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强化
C. 农民对地主和国家的依附关系的松弛
D. 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
下图为汉代长安城平面图。据图可知,当时的长安城
A. 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
B. 属于封闭性政治中心
C. 是中国最早的国际大都会
D. 城市经济功能的大大增强
孟子主张“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这表现了变革时代
A. 知识分子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
B. 知识分子信仰体系的混乱无序
C. 国家分裂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
D. 儒家思想成为人们普遍的信仰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洛伦佐•瓦拉(1407—1457)是15世纪欧洲最有影响的历史哲学家、语言学家,也是西方文献校勘与辨伪方法的开拓者之一。瓦拉出生于罗马,曾作为书记官服务于那不勒斯国王。1431年在《论快乐》一书中,他公然和罗马教廷唱反调,阐发了“惟有自然才能至善”的人性论,热情赞扬享乐主义。1442年在《论修道士的誓言》里,瓦拉进一步否认政教合一是完善的政治制度,抨击天主教修道院的“发愿”制度,斥责修道士们出家入院之前宣誓的“安贫、守贞和服从”三大誓言违反“自然”生活。他指出,人的行为完全可以在圣神向善的宏观指导下发挥自由意志,达到“至善”。瓦拉最有影响的著作是1440年写成,1517年开始震惊世界、名垂千古的小册子《君士坦丁伪赠礼考证》。它证明了《君士坦丁赠礼》是中世纪天主教会伪造的文件,从而否定了教皇在西欧的世俗统治权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伦佐•瓦拉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伦佐•瓦拉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