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兰德在《李鸿章传》一书中写道,“但是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所有动乱都不相同,因为这场运动开始掺入了西方势力的因素,而且这个王朝在前后三位皇帝的统治下已经昭示了自身的衰败之态,无法利用德治去实现政府的正当目标。”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 客观上催生了近代民族工业
C. 迫使清朝政府改变政治制度
D. 沉重地打击瓦解了清朝统治
1905年废除科举,科场改做学堂,各地新学堂数以每年一万所左右的速度增加。到辛亥革命前,全国已有六万多所新式学堂,学生数近两百万。新学堂的大量增多
A. 加剧了政局的不稳定性
B.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为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D. 推动清廷变革挽救了危机
隋初,文帝接受大臣建议,“悉废汉以来州郡辟署佐僚之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吏部在选用地方官佐时全都使用外地人。刺史、县令皆每年考核政绩,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不得重复任用。这一做法
A. 打破地方政权垄断,健全社会组织
B. 深化对基层官吏监察的强度
C. 破除宗法体制,巩固国家政权统
D. 强化中央集权利于制度变革
《荀子•王霸》曰:“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表明战国时期
A. 有军功的人才得到重用
B. 贵族政治受到巨大冲击
C. 兼并战争加快社会流动
D. 儒家学说占据统治地位
改革和创新贯穿了人类的整个发展历程,并且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这部宪法由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其中1﹣5条构成如下:
第1条 | 10节 | 规定美国国会的组成及共职权 |
第2条 | 4节 | 规定总统的职权和产生办法 |
第3条 | 3节 | 规定美国联邦法院的组成及共职权 |
第4条 | 4节 | 主要内容是规定各州的权利 |
笫5条 |
| 主要是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 |
——据《美国1787年宪法简介》改编
材料三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各有什么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与古代雅典民主制相比较有哪些制度创新?
(3)根据材料三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哪些“特殊的民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曾于1902年《新民之议》一文中指出:“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那么,决定着中国历史存续与现代命运的精神是么?自严复、梁启超、辜鸿铭始,中国知识界给出了种种界定官之,无非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两大主题。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所讲:“实现中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刘成纪《中国精神的传统基源与现代转换》
材料二 虽然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早已凝固而无需强化,但对一般中国人来说,这个民族认同感恐怕更多是像章太炎所说的那样潜藏在心中,远未达到“活跃两自觉”的程度,如果不出现大的内忧外患,大约也就会基本维持在潜存的局面,从这个角度看,近代中国民众的民族认同感仍是可以被“唤起”而转化为政治力量的,一旦有社会,政治的大变动,尤其是透到外患时,“先知先觉”的民族主义者仍可诉诸大众的民族认同,将其失起并使之转化为政治力量”。
——罗志田《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精神”的含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先秦时期(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是如何为“中国精神”奠定基础?
(2)根据材料二的论述,结合具体史实说明在近代“中国精神”如何被“唤起”而转化为政治力量的。(举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