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万历《福州府志》卷三七《食货志•一二•物产》记载:“闽缎机故用五层,明弘治间有林洪者,工柕轴,谓吴中多重锦,闽织不逮,遂改缎机为四层,故名改机。”这表明明代中期
A. 纺织业有明显地域特色
B. 闽地丝织水平明显下降
C. 缎机革新推动吴地发展
D. 小农经济受到明显冲击
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朝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 高昌地区以畜牧业为主业
B. 与内地贸易往来频繁
C. 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D. 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据徐一夔的《织工对》记载:杭州根据劳动者的熟练程度来规定工资,“吾艺固过于人,而受值与众工等,当求倍值者而为之佣。已而,他家果倍其值佣之。主者阅其织果异于人,他工见其艺精,亦颇推之。主者退自喜曰:得一工,胜十工。倍其值不吝也。”这段史料
A. 是研究元代手工业发展的原始史料
B. 证明资本主义萌芽在元代已出现
C. 可作古代经济关系变迁研究的素材
D. 就史料研究而言,毫无利用价值
《庄子•则阳》篇说:“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耰(古代的一种农具,碎土块,平整土地用。)之,其禾繁以滋,予终年厌飧”这说明
A. 轮耕制度在当时普遍出现
B. 耕作技术水平低而导致欠收
C. 铁犁牛耕推广增加了收成
D. 精耕细作是增产的必然选择
从1947年2月到1948年2月,苏联先后与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签订了贸易协定和支付协定,其意图是
A. 遏制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
B. 应对东欧国家经济危机
C. 打造苏联为首的经济共同体
D. 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0年10月,日本内阁在制定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中提出“适地适产主义”,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等;中国东北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和部分机械及轻工业。其主要目的在于
A. 加强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
B. 推进占领区工业化的进程
C. 缓解美日太平洋战争压力
D. 强化对沦陷区经济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