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传播的生物进化论,最初尚且接近其科学本质,但不久即在陈独秀等人的笔下异化为社会进化论。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 进化论出现新的发展趋向
B. 进化论宣传主观色彩强烈
C. 进化论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D. 学习西方的实用主义倾向
宋词从开始的以从男女之情、离别之恨,羁旅之愁等为主要题材发展到后来的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即尤事不可入词、无物不可入词的境地。这反映了宋词
A. 文学的功能非常强大
B. 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C. 浓厚的儒家人文情怀
D. 题材范围逐步扩大
苏格拉底说:“富有正义感的人如果打算生存下去,哪怕是让生命延续很短的时间,就必须过一种平民的生活而不从政。”苏格拉底这一主张
A. 肯定了雅典民主制
B. 唤醒了人们民主意识
C. 批判雅典民主弊端
D. 带有专制主义的倾向
春秋时期,儒学宗师孔子特别强调公信力,认为“民无信不立”,“正而不诈”是基本的作战准则,战国后期的韩非子则认为“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这一观点的变化表明
A. 诸侯争霸抑制民本思想
B. 社会思潮受制于时代发展
C. 儒学变迁注重历史传承
D. 社会转型助推军事体制变革
在甲骨文中,“册”象征着一捆用两道绳编连起来的简,“典”象征着把“册”放在几上。《尚书•周书•多士》记载周公对殷代后人的训示:“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革夏命。”西周金文中也有“典”和“册”的应用,从春秋一直盛行到东汉末年;完全绝迹,则是公元四世纪的事了。这些记载说明
A. 竹简是商代书籍的主要材质
B. 甲骨文出现早于竹木简
C. 早在商代就有了记事的书籍
D. 典册有社会教化的职能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化似乎正进入“大门时代”--全球化仍在继续,按照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说法,“一道道墙”被砌起,这些墙上都有门,“各国可以随心所欲打开或关上这些门”。由此可知,材料
A. 揭露了全球化对国家经济权的侵害
B. 认为全球化加强了世界经济联系
C. 肯定了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
D. 批评了全球化下的贸易保护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