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的乡村重振运动出现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的乡村重振运动出现根本性变化。1965年联邦政府推出新的“乡村发展计划”,1976年又将“乡村重振”和“促进乡村发展”明文列入法规,提出制定村镇整体规划,改善乡村生活和环境,使农村人口生活和福利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联邦农业税占国家总税收的2%,农业投入却占国家预算的7%,各州投入资金力度也非常大。联邦德国从1961年开始举办三年一次的全国性“我们村庄更美丽”竞赛,竞赛分为县、区、州和联邦四级平台,获胜者冠以“金牌村庄”。1998年以后更名为“我们村庄明天会更好”,竞赛取向从表象性“美丽村庄”向内涵性“乡衬生活品质“转变。新的乡村重振效果明显,乡村变成了德国现代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乡村不只是粮食生产者,还是自然景观和传统人文景观的维护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地。乡村的如画风景和古朴宁静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定居,呈现出勃勃生机。

——邢来顺《德国乡村重振运动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1月2日)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和归纳德国实施“乡村重振运动”的背景及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1)背景: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需求升级。 特点:政府推出发展计划;立法规划;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大;开展竞赛活动;效果显著。 (2)意义: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融合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解析】 (1)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德国在二战后实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使德国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成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由此联邦政府才有能力推出新的“乡村发展计划”;另一方面由材料“改善乡村生活和环境,使农村人口生活和福利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赛取向从表象性‘美丽村庄’向内涵性‘乡衬生活品质’转变”可知其背景为人们的生活品质需求升级。第二问由材料“1965年联邦政府推出新的‘乡村发展计划’”可知这项运动政府推出发展计划;由材料“1976年又将‘乡村重振’和‘促进乡村发展’明文列入法规”可知这项运动立法规划;由材料“税占国家总税收的2%,农业投入却占国家预算的7%,各州投入资金力度也非常大”可知这项运动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大;由材料“61年开始举办三年一次的全国性‘我们村庄更美丽’竞赛,竞赛分为县、区、州和联邦四级平台”可知这项运动的推进方式为开展竞赛活动;由材料“乡村的如画风景和古朴宁静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定居,呈现出勃勃生机”可知这项运动效果显著。 (2)由材料“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可知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融合发展;由材料“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可知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 由材料“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可知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由材料“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可知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依据史实,学者对近三百年的唐朝171起进谏事件做了统计,纳谏者114次,进谏成功率为68%,从进谏数量与纳谏的成功率来看,太宗朝均首屈一指:进谏37起,魏徵“所谏前后二百余事”(《贞观政要》),达数十万言,均能切中皇帝之失。进谏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生活等诸多方面,有些更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例如,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唐太宗宣布长孙无忌、房玄龄、李靖等十余人为各州刺史,让他们的子孙世袭,绝大多数朝臣包括谏官,都坚决反对,李世民终于改弦易辙。

——王春瑜《唐代监察制度特色》

材料二: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议会内阁制的形成,英国议会的质询事项日益增多,逐渐形成了质询制度,并为其他议会内阁制国家所采用,它除了质询者和被质询者之间的问答之外,往往构成议会的议题,产生议会辩论,并可能导致议会对政府提出信任与否的表决,从而导致政府的危机。正如英国法学家詹宁斯所说:“一个议员无论是想要纠正一件错事,还是想要攻击哪个大臣,提出质询的权力总是重要的。它迫使各部在它们的行动中谨慎小心;它能防止一些小小不公平之事,这些事情是如此普遍地和官僚主义连在一起的;它迫使行政人员去注意个人的不平之鸣。”

——《西方发达国家议会监督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进谏事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质询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发起者

主要内容

1874年

英国传教士约翰麦克高旺

成立了一个拥有60多名女性成员的“天足会”,规定入会女性不得缠足。

1878年

英国里德夫人

在上海成立“天足会”,影响逐步扩散到江苏各地,印制了大量宣传材料,广为散发。

1898年

康有为

在广东创立了不缠足会,会员上万人;天足运动在全国各地逐渐开展起来。

1898年

宝复礼、丁家立

在天津成立“天足会”,提倡去除妇女缠足的陋习;戊戍变法失败后,不缠足运动暂告一段落。

1898年

光绪帝

康有为上书《请禁妇女裹足折》;光绪帝发上谕禁止缠足。

1901年

慈禧太后

下达懿旨,劝禁缠足;封疆大吏纷纷响应。

1912年

南京临时政府

孙中山下令内务部通饬各省禁止缠足。学校教育和公共宣传都遍布天足内容,反缠足成为大势所趋。

1937年

苏区政府

颁布禁止缠足的布告,指出妇女缠足是一种“野蛮的伤天害理的封建习惯”,放足是解除妇女身上的“锁链”。

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下达了禁止妇女缠足的命令,命令中说:缠足现象是封建社会对妇女的压迫,且有害于妇女健康,妨碍妇女参加生产,必须加以禁止。

 

 

 

——王志辉《天足会与脚的解放》(《天津青年报》)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在巴尔扎克写作室的壁炉上,有一尊拿破仑雕像,在其底座上写着巴尔扎克的座右铭:“彼以剑锋所未竟之业,我将以笔竟其业。”这体现出巴尔扎克的创作动机是

A. 消灭欧洲的封建势力

B. 宣扬自由、平等思想

C. 批判资产阶级的软弱

D. 展现金钱社会罪恶

 

查看答案

《新青年》传播的生物进化论,最初尚且接近其科学本质,但不久即在陈独秀等人的笔下异化为社会进化论。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 进化论出现新的发展趋向

B. 进化论宣传主观色彩强烈

C. 进化论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D. 学习西方的实用主义倾向

 

查看答案

宋词从开始的以从男女之情、离别之恨,羁旅之愁等为主要题材发展到后来的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即尤事不可入词、无物不可入词的境地。这反映了宋词

A. 文学的功能非常强大

B. 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C. 浓厚的儒家人文情怀

D. 题材范围逐步扩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