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现象的根源在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土地私有制度的存在
C. 土地买卖的盛行
D. 政府不抑兼并的政策
古代中国实行的经济政策中,延续时间最长的是
A. 井田制
B. 重农抑商
C. 均田制
D. 闭关锁国
唐朝王维有诗云:“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该诗体现出当时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 刀耕火种
B. 集体耕作
C. 男耕女织
D. 精耕细作
秦朝中央官职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廷尉
材料:刘健政治生涯中的主要业绩及影响正是在号称“中兴”的弘治时期与正德初期,是处在密勿之地的内阁中,以皇帝重要辅臣的角色实现的。刘健学问博大精深,敢于仗义执言,以天下为己任。他的政治地位和影响,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建立起来的。《明世宗实录》在概括刘健一生政治经历及作为时说:“健,性简静,重风节。在翰林闭户读书,不事交游。入阁,练习章,有经济才。既受知孝庙,尽言匡正,多所采纳。大渐之日,召至榻前,顾命累卜数言。逮事武宗,册大婚、耕藉田、幸太学、颁诏天下,肃然正始。会逆瑾导武宗游畋荒政,健累疏,极请诛瑾,皆不报。遂谢政归。人称健进退有古大臣之节,为近世贤辅云。”清代,张廷玉等人奉敕纂修《明史》中也称:“健学问深邃,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为首辅期间与李东阳、谢迁三人“同心辅政,竭情尽虑,知无不言。”
——颜中其《近几年历史人物研究状况述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健政治生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论对刘健生平研究的作用。
材料:斐迪南大公遇刺后,贝希托尔德(奥匈帝国外交部长)接受了康拉德(奥匈帝国参谋长)一直在鼓吹的理论: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最薄弱,如今已经浪费许多好机会。他认为,未来几年好机会不多了。现在塞尔维亚变得越来越强大,俄国也在慢慢恢复国力,所以他和康拉德都决心不能让下一个好机会从手中滑落。在斐迪南大公仅遇刺48小时后,他就呼吁给予“塞尔维亚一个决定性的最后清算”。此后,事件接连发生,形势变化的速度明显加快,战争的威胁越来越真实。不仅维也纳、柏林、彼得堡意识到战争可能性,就连伦敦、罗马、巴黎也朦胧地感觉到这是一次真正的危机。那些有能力决定欧洲命运的人,都曾做过一些推波助澜的事,从而加速欧洲坠入战争。
——梅尔《一战秘史:鲜为人知的1914-1918》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贝希托尔德呼吁给予“塞尔维亚一个决定性的最后清算”的原因有哪些?(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为什么会演变成一场世界性质的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