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可以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这表明他们
A. 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B. 抨击教会腐败
C. 批判宗教对人性自由的束缚
D. 要求宗教宽容
苏格拉底在被陪审法庭判处死刑后写到:“如果他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这表明苏格拉底
A. 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 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C. 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 捍卫法律至上原则
1917年乃至以后几年,十月革命在中国被提及的次数很少,1919—1920年间更是明显下降,1920年下半年开始重新被注意,尤其在1921年后对十月革命的提及出现爆炸式增长。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十月革命胜利影响
B. 知识分子的觉醒
C. 社会主义成为主流
D. 社会性质的变化
民国元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主持制定《中学令》和《大学令》,取消“尊孔”条款,解除经科,强调要把中学和大学建成国民的学校。这反映出
A. 新文化运动动摇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B. 追求民主成为时代主题
C. 科举制度正式废除
D. 尊孔复古逆流销声匿迹
胡适在《四十自述》中写到:“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都渐渐成了一般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爱用这种名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我自己的名字也是在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这种现象发生在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新文化运动后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梁启超的观点相似的是
A. 洪仁玕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 陈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