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人认为,相对于中国的明清启蒙思想,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已提出较完整的构想...

有人认为,相对于中国的明清启蒙思想,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已提出较完整的构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括以下三个层面内容,即权力来源、权力构建、权力归属。下表是某老师对启蒙思想主张的归类,其中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国家权力

传统思想

启蒙思想

权力来源

君权神授

权力构建

集权、专制

权力归属

主权在君

 

 

A. ①为主权在民,天赋人权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③为自然权利

B. ①为自然权利,天赋人权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③为主权在民

C. ①为自然权利,主权在民②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③为社会契约

D. ①为社会契约,天赋人权②为自然权利,三权分立③为主权在民

 

B 【解析】 天赋人权强调权力为自然赐予,自然权利说强调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两者都否定君权神授,故①为自然权利,天赋人权;社会契约把社会和国家看作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它和三权分立一样,都是反对专制的思想武器,故②为社会契约,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强调权力源于人民而非君主,以此否定主权在君,故③为主权在民,所以B选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无论是朱熹的“义理之学”,还是陆九渊的“心学”,他们都跳出了汉唐注疏之学的藩篱,转而以学术经世为旨归。这一转变

A. 表明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个性解放

B. 继承发展了朴素辩证法思想

C. 有利于积极进取时代精神的形成

D. 借鉴了佛道禁欲主义的思想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梁漱溟认为中国问题的症结在于因传统社会结构崩溃而新社会结构尚未建立所造成的“文化失调”,因此中国既不能走欧美道路,也不能走苏俄道路,而应坚持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长处。通过乡村建设改变社会结构,以振兴农业来繁荣工业,被他视为解决中国问题的唯一正确道路。

1931年6月,他在军阀韩复榘支持下开始了山东乡村建设实验工作。他尝试在乡村设立政教合一的社会组织——村学和乡学,以引导和推动农民参与团体生活,从而达到重建乡村社会结构的目的。为了组织和团结农民,他把民众教育作为重要途径,设立乡村服务人员训练部,专门招收本地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年进行培训,学员毕业后多被分配到实验区从事乡村建设工作。在改良农业、传授和推广农业技术、开发民智、改善风俗等方面,他也做了大量工作。1937年,随着日本入侵和韩复榘倒台,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工作以失败告终。

——据陈宪光《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与中国现代化之路的探索》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粱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的实践。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后期,苏联确定了在战后继续与西方合作的外交战略,为此在其周边国家和力量所及的地区推出了“联合政府”政策。通过各国共产党实施的这一政策,在西方势力范围内表现为共产党必须放弃武装,进入以资产阶级政党为主导的政权机构,而在苏联势力范围内则表现为允许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政党进入以共产党为主导的联合政府。然而好景不长,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双重影响下,美国与苏联之间本质的不信任,以及各国党自身利益的驱使,造成“联合政府”政策在东、西方同时破产,冷战随之兴起。

——据沈志华《斯大林的“联合政府”政策及其结局》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推行“联合政府”政策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联推行的“联合政府”政策。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万历元年(1573年),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考成法。规定各级部门都要“置立文簿,每月终注销”。每事定出完成期限,逐月逐季逐年检查,作为考核官员优劣的标准。如有延误者,各级官吏都有责举报。如此月考、岁考,使得“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再者,地方抚按负责一省之事而汇总于六部,六部据簿以检查各地职守,六科据簿以检查六部,内阁据簿以检查六科,使事权最后集中于内阁。万历二年(1574年)十二月,张居正命造御屏一座,将府部以下知府以上所有官员姓名、籍贯及出身资格均列于上,以便神宗皇帝朝夕省览。数年之后,科道官说:“自考成之法一立,数十年废弛丛积之政渐次修举。”同时,张居正发现,“近来因行考成之法,有司惯于降罚,遂不分缓急,一概严刑并追”。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考成法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居正考成法的成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

——据黄琪轩《世界技术变迁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等

结合所学知识,从表2中提取一条关于人类社会重大技术变迁的规律性认识并加以阐释(注意涵盖材料,阐释全面,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