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农政全书》记载:“凡棉田,于清明前先下壅、或粪、或豆饼、或生泥,多寡量田肥瘠。”“苗育二尺以上,要打去冲天心(即顶心),旁枝长到1.5尺,亦可打去边心,使叶叶不空,开花结实。”这一记载体现了:
A. 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B.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C. 小农经济的长期主导
D. 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清人张英在《恒产琐言》中提到:“天下货财所积,则时时有水火盗贼之忧。独有田产,不忧水火,不忧盗贼。虽有强暴之人,不能竞夺尺寸,千万顷可以值万金之产。”这一现象导致了:
A. 商品经济日益萎缩
B. 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
C.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D. 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
唐代史学家杜佑在《通典》中提到:“谷者,人之司命也;地者,谷之所生也;人者,君之所治也。有其谷则国用备,辨其地则人食足,察其人则徭役均。知其三者,谓之‘治政’。”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 以农为本
B. 抑商限商
C. 专制强化
D. 经济繁荣
2014年,习近平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被写入了联合国宪章
B. 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C. 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D. 是指导现代国际关系的唯一原则
1990年,邓小平在《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中说:“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邓小平的论断:
A. 认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B. 意识到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
C. 预见了“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格局
D. 指出了苏联必将解体的命运
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这表明:
A. 美国有意调整对华政策
B. 美国放弃了孤立中国的政策
C.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改革开放提高了中国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