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如果历史是一架巨大的钟摆,五四运动之后的前三十年,中国为追求现代化,基本上朝着丢...

如果历史是一架巨大的钟摆,五四运动之后的前三十年,中国为追求现代化,基本上朝着丢失文化主体性的方向摆动;后七十年重新思考、定义、创造现代性,试图获得一份文化坚守。五四时期“丢失文化主体性”主要表现为

A. 反对尊孔复古,信奉天演进化

B. 废除等级制度,开展民主革命

C. 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

D. 抨击封建礼教,宣传启蒙思想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和各种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在文化上向西方学习,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导致了文化主体性的丢失,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反对尊孔复古,信奉天演进化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B选项错误,废除等级制度,开展民主革命是辛亥革命的内容;D选项错误,抨击封建礼教,宣传启蒙思想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文书不加标点,会给未加训练者造成阅读困难,因此1919年胡适等人联名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用白话和新式标点写作的第一部“新书”。标点符号的使用,表明

A. 近代出版业的蓬勃发展

B. 白话文完全取代了文言文

C. “尊孔复古”受到批判

D. “文学革命”的影响扩大

 

查看答案

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中的人物,他们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却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的政治体制,大胆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这体现了维新派

A. 改革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B. 趋新与恋旧的矛盾心态

C. 努力唤醒国人的民主意识

D. 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查看答案

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大学士倭仁虽然在对待西学的态度方面方面针锋相对,但是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在他们影响下“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 社会危机的影响

B. 经济变迁的推动

C. 理学功能的更新

D. 中央集权的削弱

 

查看答案

同治(1861-1875)以后,有关考察外国史地的撰述逐渐增多,如王韬的《法国志略》和《普法战纪》、黄遵宪的《日本国志》、薛福成的《续瀛环志略》、徐建寅的《德国合盟纪事》等。这些著述

A. 反映了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萌发

B. 促进了社会进化论的传播

C. 构建了“中体西用”的话语体系

D. 拓展了国人对西方的认知

 

查看答案

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汉赋“包括宇宙,总览人物”“控引天地,错综古今”的文化追求,体现了西汉鼎盛时期的主流文化精神。这里的“主流文化精神”是指

A. 夸张铺陈

B. 奋发向上

C. 全面鼎盛

D. 贯通古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