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韩非子“观往者得失之变”,创作了《孤愤》《五蠹》。秦始皇读后发出“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的感叹。秦始皇感叹的原因是韩非
A. 主张集权政治和耕战思想
B. 适应潮流最早提出法治主张
C. 成为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D. 文章构思精巧并且寓意深刻
韩非子提出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的思想。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
A. “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B. “主妾无等,必危嫡子”
C.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史记》记载,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孟尝君田文亲与舍人共饮食,“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魏国贵族信陵君魏无忌“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致食客三千人”。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贵族势力影响诸侯争霸的结局
B. 对士阶层的倚重之风盛行
C. 权力下移成为诸侯的无奈抉择
D. 社会阶层的分化明显加剧
西周时代,贵族阶级普遍盛行孝友或孝梯观念,周公曾告诫卫康叔,“不孝不友是最大的罪恶”。由此可知,西周时期
A. 儒家伦理观念已初步确立
B. 统治秩序借助于道德观念
C. 贵族阶级内部实现了团结
D. 社会道德体系已基本建立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